湖山小水力發電廠 5月啓用

湖山小水力發電廠的啓用,象徵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的再次轉型;圖爲韋峰能源董事長李學龍(中)、小水盟理事長洪正中(左二)與團隊於廠內合影。圖/陳嫣蔚

臺灣能源轉型再添生力軍,湖山小水力發電廠座落於雲林斗六市湖山淨水場內,爲裝置於自來水關閉管路(Closed Loop)系統的小水力發電,將於今年5月正式啓用,此案由韋峰能源投資開發,結合水資源管理與「取能不取水」創意,爲臺灣小水電發展樹立新標竿。

韋峰能源董事長李學龍說明湖山小水力發電廠爲目前臺灣最大封閉式管路小水力發電廠,利用上游湖山水庫的水流位能,在不影響供水的前提下進行發電,充分展現水資源與能源轉換可以共存共榮的巧思,於淨水場內新設旁通管與水輪機組進行「位能轉換爲電能」之水力發電。

韋峰能源自2019年起積極進行全臺小水力發電的可行性評估,並於2023年在臺東利嘉淨水場建成首座封閉式管路小水力發電廠。從可行性評估、概念設計、專業工程管理、及整合EPC等全程自主管理,尤其掌握跨單位協調與問題解決能力,在設備整合、供水安全、資訊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平衡,充分實踐工程管理的專業價值。

李學龍說:「臺灣小水力發電產業纔剛剛形成,在規劃之初,我們選擇創新、安全與美學爲核心,瞄準智慧水力爲目標。包括電廠管理數位化、設備規格客製化、空間規劃藝術化,以打造高效、穩定、淨零的次世代小水力發電廠。同時我們在電廠周邊種了將近百棵樹,儘可能讓小水力發電創造綠能、土地、社區三贏局面。」

臺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小水盟)是臺灣推動小水電的重磅推手,在賴總統宣佈小水力發電是二次能源轉型的綠電重要項目的第一年,會員就繳出耀眼成績,理事長洪正中恭賀之餘信心喊話:「政府展現減碳魄力,積極加速小水電的產業化與蓬勃性,小水盟會更團結、凝聚業界力量,讓這項潔淨穩定的綠能,成爲臺灣發展能源永續與2025淨零的關鍵力量。」

既已成爲國家級能源轉型要角,小水電主要四大系統:河川、自來水、污水、農田水利,一個都不能少。洪正中領軍的小水盟在推動道途上雖遭到很多法令的障礙,但終因鍥而不捨一路挺進,目前只有河川部份進展緩慢。他說,每一次洪水發生都是在河川,所以我們現在仿效日本,在次要河川支流發展小水電,以安全爲前提,開發的每個小水力案場發電量都在2.0MW以下。

洪正中觀察,污水系統要發展小水力很快,但缺乏誘因,農水、河川則有躉購費率爲誘因(逾4元一度電)。就污水系統及自來水系統在輸送過程中會有外力介入,很難將其認定爲綠電,小水盟現正與能源署洽談,希望在外力介入的部分水力用扣除法,而不是整個小水力都不算綠電,期望這方面法令能予以突破。

此外,洪正中認爲環境部對節能減碳的獎勵也是臨門一腳,「污水廠用小水力發電,可以自給自足,最起碼可減少對臺電的用電,達到節能減碳、擴大綠電的雙贏。」小水力發電電最重要的設備水輪機,普遍還是從國外進口,他期待未來水輪機可以高度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