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認基金新規落地效果符合預期,最新數據發佈,有何亮點?

財聯社3月28日訊(記者 閆軍)放寬客地銷售比例限制、放鬆轉授權限制、預留基金類型空間……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香港互認基金新規成效如何?

3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香港互認基金累計匯出2500.9億元,累計匯入1027.7億元,累計淨匯出1473.2億元。其中,1月累計淨匯出金額較2024年末增長964億元;2025年2月,相關增長規模已回落至82.6億元,運行平穩。

在業內看來,新規後,香港基金內地銷售規模較前期上了一個臺階,較好滿足了內地居民跨境投資理財需求,對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了積極作用,新規實施效果基本符合預期。

內地市場釋放銷售潛力,互認基金規模階段性增長

新規後2個月數據顯示,香港互認基金淨匯出呈現一個小“井噴”,隨後企穩。2025年1月,香港互認基金累計淨匯出金額較2024年末增長964億元;2025年2月,相關增長規模已回落至82.6億元,整體運行已趨於平穩。

香港互認基金內地銷售規模呈現短期階段性增長,得益於互認新規的實施。

作爲證監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即“惠港五條”)之一,2024年12月20日,中國證監會修訂發佈《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新規有三個方面的優化:

其中,將香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50%放寬至80%。較好釋放了其內地市場銷售潛力。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以來,香港互認基金內地銷售整體呈現淨申購態勢,特別是2024年以來相關需求較爲旺盛,內地銷售規模持續增長,新規實施前多隻產品內地銷售比例達到了50%的上限並暫停內地銷售,新規實施後額度得以釋放,銷售規模階段性快速增長,爲新規實施的短期效應,屬於正常合理範圍。

突出普惠性,部分產品主動暫停向機構銷售

記者從各方面瞭解到,爲了突出產品普惠性,給後續境內居民投資香港互認基金預留空間,已有部分香港互認基金已主動暫停向境內機構投資者銷售,僅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以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爲例,其在1月21日公告稱,爲保護投資者利益,即日起本基金將暫時僅向符合內地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投資於本基金的個人投資者開放申購(包括定期定額投資)。

記者注意到,目前香港互認基金內地銷售規模增長趨勢已趨平穩,2月份單月增長82.6億元符合市場預期。

互認基金有何優勢?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互認機制下,兩地投資者雙向跨境投資,相關資金閉環管理,淨匯出的資金後續會通過產品分紅、內地投資者贖回基金等方式原路返回,無資金安全風險。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主要是滿足兩地個人投資者投資理財需求,更加突出普惠性,完善產品和服務,是香港互認基金管理人應持續努力的方向。”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