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爲什麼要建燃氣發電廠

高溫酷暑,湖南迎峰度夏迎來保電“新兵”。

8月6日,湖南省首個重型燃機調峰發電項目——湘投國際衡東燃氣發電項目1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運發電。該項目的投運標誌着湖南電網調峰能力邁上新臺階,將爲優化能源結構、保障電力供應安全提供關鍵支撐。

新能源增長倒逼調峰升級

湖南爲什麼要建燃氣發電廠?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湖南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擴張,風電、光伏總裝機已突破3700萬千瓦,其中光伏佔比超2500萬千瓦。然而,新能源的間歇性與外電輸入的“光伏化”特徵疊加,即午間發電高峰與夜間低谷差異顯著,導致電網調峰壓力劇增。

省能源局數據顯示,2024年湖南電網最大調峰電力達723萬千瓦,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攀升至800萬千瓦,預計下半年仍將維持600萬千瓦以上的高位需求。

“午間腰荷時段光伏出力集中,但用電需求相對平緩,導致消納矛盾突出;夜間低谷時段傳統煤電調節靈活性不足,進一步加劇調峰難度。”湖南省能源規劃研究中心專家劉利黎認爲,在此背景下,衡東燃氣發電項目憑藉其深度調峰特性,成爲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的“關鍵鑰匙”。

衡東氣電具有快啓與低碳優勢

衡東燃氣發電項目建設2臺49萬千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9F級),由湖南能源集團所屬湘投國際投資建設。

衡東氣電執行董事許強介紹,與傳統煤電相比,燃氣機組在調峰能力與環保效益上表現突出。

一是靈活性強。機組從啓動到併網僅需30分鐘,熱態啓動到滿負荷僅需85分鐘,遠快於煤電機組。聯合循環調峰能力超70%,可實現0至100%負荷穩定運行。

二是低碳減排。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爲煤電的一半,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可助力湖南“雙碳”目標實現。

“衡東氣電項目投產後,可在光伏出力驟降的傍晚或用電高峰時段快速補位,有效填補電力缺口;在夜間低谷時段降低出力,爲新能源消納騰挪空間。”許強介紹。這種“削峰填谷”作用將大幅緩解湖南電網腰荷、低谷時段的運行壓力。

同時,2臺機組總裝機達98萬千瓦,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7億千瓦時。目前正全力推動2號機組年底投運。

發展氣電先機與挑戰並存

衡東氣電項目立項時,湖南用電在高峰時期頗爲“吃緊”。湖南能源集團發揮省屬綜合性能源保障主平臺的擔當作用,堅定投資、加快建設,爲湖南能源安全提供堅實保障。相比之下,湖北僅佈局小型分佈式氣電,江西則尚未發展氣電項目。

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儘管氣電優勢顯著,但湖南推廣仍面臨成本制約。

目前,省內非居民天然氣價格爲3.8至5.5元/立方米,燃料度電成本超0.6元,疊加當前降電價政策導向,經濟性成爲制約因素。

劉利黎建議,通過“氣價聯動機制”或“輔助服務市場補償”等方式提升氣電經濟性,同時探索摻氫燃燒等技術創新降低燃料成本。此外,可優先在長株潭等負荷中心佈局調峰氣電,形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的區域能源體系。(記者 孟姣燕 見習記者 陳娟 通訊員 朱思可 粟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