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術老師設計縫製上百件甲冑 學生稱「將軍老師」

譚舟洲已完成了上百件甲冑。(取材自央視)

湖南邵陽市第四中學美術老師譚舟洲,又被學生們稱爲「將軍老師」,因爲他每次給學生上課都穿上自制的中國傳統甲冑,將自己裝扮成歷史英雄人物,讓學生們沉浸式體驗中國歷史。譚舟洲還是一名甲冑設計師,迄今已設計並縫製上百件的甲冑,並獲官方認可。他希望未來能辦一場中華5000年武士形象變遷文化展演,讓更多人認識以甲冑爲典型代表的中國武備文化。

據央視報導,譚舟洲每次去上課都要帶一個很大的行李箱,裡面裝着各種中國傳統甲冑,課堂上他不斷變換自己的穿着,一會兒「變身」成唐朝的將軍,一會兒又成爲明代的戰士。學生們彷彿跨越時空,跟古代征戰沙場的戰士進行隔空對話。

比如,近日他根據明朝「抗倭圖卷」,將自己變裝爲畫裡穿着草鞋和簡陋布面甲冑的明朝士兵,講解當時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戚家軍,如何在克難環境裡平定了東南沿海。

譚舟洲自制的甲冑。(取材自央視)

甲冑,身披爲甲,頭戴爲胄,是冷兵器時代將士的重要防護性兵器。譚舟洲也是一名甲冑設計師,課堂裡展示的這些甲冑都是他本人設計製作的。與大部分男孩一樣,譚舟洲從小就對影視劇中身穿戎裝的英雄形象很感興趣。他某次在湖北省博物館看曾候乙的皮甲,英雄夢被激發,開始研究歷朝歷代作戰裝備及演變歷史,進入邵陽市第四中學後,大膽決定復原中國的甲冑。

2021年,譚舟洲成功復原了一套明代的男女版甲冑,並作爲一份驚喜送給了妻子。「當時自己在網上面找資料,再自己嘗試着打板、做模具,光組裝我大約是花了有三個月左右」,譚舟洲說,這套甲冑由5600片甲片層層疊加,橫排、縱連鉚接而成。縫製皮料作爲內襯,通過革帶互相連接,總體重量達6公斤,耗時四個月,光材料成本就花掉了2萬多元人民幣(約2727美元)。

譚舟洲每個月的工資基本上都用在了甲冑復原上。近5年,有超過1000名學生學習了譚舟洲的甲冑課程。譚舟洲也和一羣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邵陽市寶慶衛傳統武備研究會,獲邵陽市文化部門重視,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工作室。譚舟洲並在工作室打造了一個微型的「甲冑展示館」,供市民們免費參觀。

去年,譚舟洲和團隊成員將傳統武備復原技藝申報了邵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譚舟洲還開始穿戴自己製作的甲冑,開設個人帳號,拍攝分享甲冑視頻,多次受邀在一些影視劇和地方的文旅活動演出。

譚舟洲說:「希望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未來能夠辦一場展現中華五千年武士形象發展變遷的文化展演,讓更多人深入瞭解和認識以甲冑爲典型代表的中國武備文化。」

譚舟洲已完成了上百件甲冑。(取材自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