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獨立學院爲何轉設進度這麼慢?
衆所周知,獨立學院是2000年左右,國家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推出的一項高等領域的創新舉措,旨在按新機制、新模式辦學,推進高等教育的發展。
當時,只要達到一定條件的本科高校都可以舉辦獨立學院。
於是,全國各地一哄而上,紛紛舉辦獨立學院。
在獨立學院辦學的最高峰,全國有多達幾百所獨立學院。
但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地方政府有了足夠的經費來支撐高等教育辦學經費的需求之後,獨立學院開始逐步進行轉設。
公開資料顯示,全國最早進行獨立學院設的地方是湖北,早在2008年就有獨立學院已經開始轉設成功。
在隨後10多年的發展和轉設過程當中,全國絕大部分獨立學院都完成了轉設。
轉設進度完成較快的地區,已經接近80%以上的獨立學院都已經完成轉設,例如江蘇,浙江,湖北,河北等地的獨立學院差不多都已經完成。
目前全國也只有160多所獨立學院尚未完成轉設。
作爲中部地區的高等教育重鎮,湖南獨立學院數量以及轉設的數量,在全國都是屬於中等靠後的水平。
總的來看,湖南有15所獨立學院,目前已經完成的三所分別是湖南工商大學北津學院、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和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
也就是說湖南現在還有12所獨立學院未完成轉設工作。
湖南獨立學院爲何轉設進度如此之慢?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前不久,上市公司華媒控股在回覆投資者有關互動消息的時候,透露了一則消息。
消息稱,船山學院轉設事項尚未獲審批,項目處於停滯狀態。
這似乎揭開了湖南獨立學院轉設過程當中的一道傷疤。
按理說,船山學院的綜合辦學實力在湖南衆多的獨立學院當中屬於較高的水平,因爲背靠南華大學這顆大樹,船山學院的發展肯定不會差。
爲何有上市公司支撐,卻依然轉設工作難以推進?
我認爲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湖南的這些獨立學院本身他們就不具備能夠進行獨立辦學的條件。
當年,在設立這些獨立學院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母體學校的辦學資源作爲依託來進行申報的。
在長達20多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大部分學校依然沒有擺脫母體學校的辦學資源,大部分都是校中校,是依託母體學校的教師資源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源,幾乎沒有真正的獨立。
他們既無自己的教師,也沒有自己的辦學基礎設施,而現在想要進行轉設的話,則必須要能夠達到本科辦學的基本條件。
不僅師資基礎設施要達標,其他方面也要達標,如圖書資料,還有相應的教學場所、實驗場所都要達到相應的條件。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即便是上市公司來加持,也要投入鉅額的資金來發展。
這種鉅額的資金,對於哪一個公司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那他們只是邊辦學邊發展。
用收取學生的學費來開展建設,再加上自己的一部分投入來持續加大建設,慢慢地達成教育部所規定的獨立辦學的基本條件。
因此,雖然在教育部關於加快獨立學院轉設實施方案規定之後,湖南大部分獨立學院都提出了轉設的實施進度,但目前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甚至很多已經更改了舉辦者和辦學地點的獨立學院都在慢慢地等待之中。
其實就是自身辦學條件的不足,所以才導致這種等待的發生。
因此,湖南的獨立學院之所以轉設進度慢,就是因爲基本條件不達標而已,無其他的原因。
不過,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這些獨立學院繼續維持原有發展也是可行的,畢竟社會需求在這裡,母體學校對於資金的需求也存在。
不管轉設還是沒轉設,他們培養人才的統一目標是沒有發生改變。
與其費盡心思卻沒有推進轉設成功,還不如繼續維持現狀發展。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