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中,哪個職級薪水區間範圍最大?

在主流互聯網大廠中,從低到高一般有10個左右的職級,受工種、工作經驗、職級停留時間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同一職級的薪水差異會比較大,有的甚至達到好幾倍。

不過,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先排除兩個可能性,第一種是比較高的層級,如副總裁這個職級,因爲副總裁的前綴有很多,如事業部副總裁和集團副總裁,還有高級副總裁、資深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因此這個級別的薪水區間甚至可以從1000萬-2個億。不過由於互聯網大廠能到這個職級的人屈指可數,而且這個level的人很多都是因人定崗,所以不是標準化的體系;還有一種就是百度這種公司,雖然技術和運營、職能薪水差距較大,但百度職級分的比較細:如T(技術)、P(產品運營)、U(設計)以及Band(職能)以及E(解決方案),理論上T和P線也不完全一樣,因此也被排除掉了。

其他互聯網大廠中,騰訊職級分的比較細,每個檔位上都有三個職級,這樣的結果就是每個職級內的薪水差距相對較小,而且騰訊也是分T(技術)線和P(產品)線,自然區間範圍也就比較小了。拼多多沒有職級的劃分,自然也不可能是它。

那麼,剩下來的大廠中,值得我們研究的,也主要就是阿里、美團和字節了。這三家大廠的主流職級,也就是阿里P7、美團L8和字節2-2這三個職級,恰好又是薪水範圍相對較大的職級。(本文中所提及的薪水數據(稅前),基本由筆者這幾年獲取到的數據整理,因爲數據總量不會太大,所以只是用來參考,不一定完全準確)。

這三家公司中,阿里、美團都是相對來說重運營的公司,淘寶天貓有很多行業運營人員,還有很多搞大促營銷的運營,在這種重運營的公司,運營的工資自然不會太低,但技術人員在任何公司中,都是同等職級中薪水相對較高的,因此就導致一個結果,阿里這邊同等職級的員工中,運營不比技術和產品人員工資低很多。根據我的瞭解,以目前阿里的股價計算,P7運營的大概薪水範圍在65萬-110萬之間,當然,技術或者算法類的下限和上限仍然更高一些,大概在70萬-130萬的樣子。因此,阿里P7的薪水範圍大概是在65萬-130萬之間。

雖然美團邏輯上也是一家重運營的公司,但美團的L8職級是由原來的3-1和3-2合併而來的(大概對標騰訊的9/10),所以這個職級的薪水區間會更高一些。一個薪水相對較低的L8產品或者運營,起薪大概是70萬左右,主要是現金,可能有一丟丟股票,而一個新入職的L8技術或者算法,薪水可能在90萬。如果是其他公司相對資深的人員跳槽到美團定級到L8,或者在L8這個職級上停留了好幾年的老美團員工,薪水達到150/160萬也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原來的美團3-2職級定位是team leader,是實線管理人員,美團L8的薪水範圍大概是在70萬-160萬之間。

那麼,哪家大廠同職級薪水區間最大的,目前來看一定是字節的2-2。這個職級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可高可低。字節本來就是一家重視技術,尤其是算法的公司,因此,在同等職級中,算法比普通運營或者市場公關HR財務等職能人員薪水高,就很正常。再加上最近幾年,字節技術線的職級“含金量”提高。就是說相對來說技術高職級更難給到,比如很多工作十年左右,能力在阿里P8水平的資深技術員工,之前薪水已經達到130萬,但依然只能在字節拿到一個2-2的職級。但一個工作三四年的產品或者運營,就能拿到一個2-2的職級,當然,這個三四年工作經驗的2-2產品運營,年薪可能只有四五十萬,而同等職級的技術可能已經在100萬以上了,一些算法(尤其是大模型相關)甚至能達到150萬的水平,大概是運營的4倍。甚至,字節2-1的技術人員薪水都能達到80/90萬,是高一級產品運營人員的一倍。(備註:字節2-2技術算法、產品、運營的薪水中位數大約爲90萬、70萬和50萬)

綜上所述,在主流互聯網大廠中,字節2-2是薪水區間範圍最大的職級,從薪水較低的運營職能崗到較高的算法崗,從年薪40萬到150/160萬,薪水差距在4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