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播客達人舉例“某財經博主解讀虞書欣父親企業”“農夫山泉去年輿論風暴”
自媒體審判:企業之殤與社會之痛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媒體以其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的特點,迅速成爲輿論的重要陣地。但當自媒體越界行使“審判權”,對企業進行無端指責和抹黑時,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回顧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輿論風暴,從虞書欣父親的企業爭議,到農夫山泉被惡意造謠,再到“柴懟懟”碰瓷胖東來事件,都凸顯了自媒體越界帶來的嚴重後果。
虞書欣父親虞丕傑作爲新餘豪譽實業有限公司的原股東,其企業因合同糾紛等問題成爲被執行人,這本身是一個正常的法律事件,有相關的法律程序和部門進行處理。然而,部分自媒體卻藉此大做文章,傳播諸如“侵吞國有資產15億”“官商勾結”等毫無根據的不實言論。這些言論不僅傷害了虞丕傑及其家人的名譽,也誤導了公衆,給社會帶來了不必要的混亂。從法律層面來看,企業的債務糾紛、合同問題等都應該依據法律法規來判定,而不是由自媒體僅憑臆想和猜測就給企業和個人貼上負面標籤。
去年,農夫山泉陷入輿論風波,被網絡謠言惡意中傷,涉及水源、納稅、創始人等多方面爭議。儘管農夫山泉迅速發佈聲明,對二十項謠言逐一澄清,並啓動法律程序維護自身權益,但這些謠言已經對企業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企業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在自媒體的惡意攻擊下,瞬間岌岌可危。而且,這些謠言還誤導了消費者,破壞了市場的信任環境,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柴懟懟”質疑胖東來玉石銷售事件更是將自媒體越界問題暴露無遺。“柴懟懟”作爲擁有一定粉絲量的玉石領域網紅博主,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公開指責胖東來以低成本玉石高價銷售牟利,稱“成本幾百元的玉石售價幾千甚至數萬元”“胖東來三萬元的玉石品質不如其他商家三千元產品” 。面對質疑,胖東來迅速回應,主動邀請相關市場監管部門檢查,最終結果證明胖東來的玉石銷售合規,進貨手續齊全,鑑定證書有效,平均毛利率不超過20%。但即便如此,胖東來在這場輿論風波中依然遭受了巨大損失,不僅品牌形象受損,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來應對這場無端的指責。
類似的事件還有“愛國流量”大V碰瓷企業,利用民族情感來吸引眼球、賺取流量。比如“戰馬行動”這類博主,故意截取商場裝飾圖案的一部分,製造假象,稱商場貼旭日旗,引發網友怒斥和情緒對立。這些行爲不僅給商家造成了經濟損失,浪費了警力資源,還攪渾了輿論場,傷害了民族感情,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自媒體本應是信息的傳播者、監督者,但當它越界成爲“審判者”時,就會帶來諸多危害。一方面,自媒體的不實言論會對企業的聲譽和經濟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甚至可能導致企業倒閉、員工失業,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這種行爲會破壞社會信任,引發公衆的恐慌和不安,造成社會對立情緒加劇。
究其原因,流量至上的觀念是導致自媒體越界的重要因素。在這個流量變現的時代,一些自媒體爲了獲取更多的關注和利益,不惜違背道德和法律底線,製造聳人聽聞的話題,對企業進行惡意攻擊。同時,互聯網法律追究和維權難、慢,也讓一些自媒體有恃無恐,認爲即便造謠也不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而不是審判他人的工具。自媒體在行使自身權利時,應該堅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不能爲了流量而肆意妄爲。對於企業的問題,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去看待,有疑問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去求證,而不是輕易下結論,誤導公衆。對於那些惡意造謠、抹黑企業的自媒體,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企業也應該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公衆則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盲目相信和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和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