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空品 桃市公告第4波智慧監控高汙染產業含半導體光電
張善政在市政會議宣佈強化空氣品質的決心和做法。記者鄭國樑/攝影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在市政會議指出,近日參加幾場區政座談會,很多里長都反映對某些區域的空氣品質感到憂慮,他跟里長們強調,兩年多前如火如荼推動低劑量肺癌篩檢電腦斷層掃瞄(LDCT),主因之一就是知道大家顧慮空氣品質影響健康,雖然有小績效,但要正本清源,空氣品質必須變更好。
張善政表示,他在區政座談上說明,一定會從更源頭維護空氣品質,前一陣子中央大學大氣系的教授訪問市府,他也邀請中大和環保局合作,提供長期監控空品的合作計劃,市府與學術單位合作,建立長期、客觀、穩定的監控機制,現在已經在進行。
除了與學術界合作,張善政說市府要更加強掌控產業廢氣排放標準,包括昨天已公告第四階段監控產業類別,有半導體、汽車製造、光電材料零組件三種產業,有58家納管,會以長期穩定、智慧物聯網科技監控這些產業的廢氣排放,尤其是PM2.5(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58家納管後,桃園高污染產業納管監控已達9成。
納管的廠商必須安裝設備全時間監控,所有監控數據會不間斷回傳給環保局,接受24小時的監控,一旦數據異常,稽查人員第一時間就能抵達工廠,協助業者瞭解出什麼問題,即時掌控和改善,把對環境的影響衝擊降到最低。業者安裝監控設後,必須接受1周168小時不間斷測試,以後不能再以設備不穩定爲藉口,蓄意關閉設,絕不容許這樣做,這是市政基礎建設,藉此維護空氣品質,並且和過去的空品數據,特別是PM2.5的數據比較,瞭解現在做的努力是否改善空氣品質。
張善政說明,這些年的努力,桃園的空氣品質已逐年改善。像是大家最關注的、與肺腺癌相關的PM2.5濃度,已從2017年的17.5μg/m³(微克/立方公尺),降至去年的12.2μg/m³,降了三分之一,雖然降幅高,但是和國際空氣品質好的大城市比較,還要繼續努力。不論是前端的減少污染源,到後端的擴大肺癌篩檢,市府會持續努力,讓桃園成爲一座發展與環境並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