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森林沒有冬天
大白斑蝶的黃金蛹。(杜虹攝)
大白斑蝶在山桂花上採蜜。(杜虹攝)
腺果藤細細密密垂掛如花瀑,花氣漫天,吸引大白斑蝶羣聚流連。(杜虹攝)
氣象預報冷氣團來襲,臺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可能下雪,而在這樣的二月天,墾丁高位珊瑚礁森林中腺果藤花朵數大綻放,樹林間細細密密垂掛如花瀑,花氣漫天,吸引大白斑蝶羣聚流連,盛大的蝶戀花景象前所未見。
白底黑斑紋、外型大而優雅的大白斑蝶,在墾丁地區屬常見蝶種,但如此三、四十隻停掛在花上採蜜的畫面,着實難得一見,尤其在冷涼的二月。
這個冬日,氣候與物候都與過往不同些。墾丁冬日落山風吹襲,氣候往常乾旱缺雨,而今年落山風雖然吹得狂妄,雨水卻不短缺,植物在足夠的雨水澆灌下,葉片青翠且持續生長,花開也較往年燦爛。前年十月,這座蝴蝶繁多的森林受到小犬颱風重創,災後大樹傾倒、萬物凋零;去年夏秋時節又逢三個颱風侵襲,使研究區蝴蝶生活史進程向後延遲一個月;而今短時間即重現如此盎然生機,頗令人驚奇。
大白斑蝶在墾丁冬日一向不缺席,甚至可說是冬日的蝶族明星,但今年數量特別繁盛,這現象自然與幼蟲食草-爬森藤有關。莢竹桃科的爬森藤是大白斑蝶幼蟲期唯一的食物,近年在氣候暖化之下,這藤在珊瑚礁森林中大量生長,這個冬天因雨葉片持續蓬勃。大白斑蝶幼蟲在食草豐足下順利成長,族羣量出現過往未見的冬日高峰。從一月開始,林間便可見許多蝶蛹垂掛。大白斑蝶的蛹金光閃亮,當地居民稱之爲「黃金蛹」,見黃金蛹遍掛林間時,已經可以預知成蝶的繁華。
蝴蝶的存在與數量,與幼蟲食草直接相關,食草的分佈也決定了蝶種的分佈。大白斑蝶在臺灣本島只自然分佈於恆春半島及東北海岸,便是因爲爬森藤的緣故。而爬森藤只出現在島嶼兩端的奇特分佈現象,推論與種子藉黑潮傳播有關。當種子被帶到可以萌發生長且可與其他植物競爭的環境,便能立足繁衍。
食草維繫幼蟲生命,而當幼蟲結蛹後羽化成蝶,就需靠蜜源了。於是何處花朵甜,蝶兒便「遊牧」至何處,近期腺果藤數大盛開,成爲蝴蝶最愛。大白斑蝶族羣高峰一般在夏日,夏日百花齊放,蝴蝶散佈各處花朵間,或齊聚開花大樹的頂端,無法同時映入觀賞者的眼簾;而腺果藤花開垂掛成片,蝶羣採蜜的身姿可遍覽無遺,在花與蝶神妙搭配下,一個鏡頭可以紀錄十隻以上大白斑蝶。這樣的畫面,需要諸多環境條件齊聚方能呈現。
蜜源植物開花的結構也是環境條件之一。這時節同區域花朵數大盛開的,還有山桂花。山桂花爲矮灌木,花朵也細密繁多,大白斑蝶陶醉花上時彷彿喝醉,手機拍攝不慎碰觸到翅翼也不迴避,有時甚至爬上手機!然而蝴蝶在山桂花上採蜜時多藏身枝葉之中,羣蝶身影不易一眼看見。
研究蝴蝶多年,大白斑蝶可說是我最喜愛的蝶種。此蝶身上因帶有食草的莢竹桃毒素,無畏天敵捕食而飛行緩慢、平易近人,當我獨自在研究區行走時,牠總是忽前忽後翩翩陪伴,彷彿領路的天使。此番無意間遇上這難逢的景象,隔日特別邀請同事們同往觀看。
辦公室有幾位喜愛大自然的年輕同事,負責的工作各不相同,聽聞大白斑蝶羣聚花間的消息後,分別在相約的時間來到定點會合,當見到花與蝶的盛景時,大家都安靜了。現瑒約莫四十隻大白斑蝶,多數在採蜜,也有在斜陽裡曬太陽,也有在求偶,也有已經在交配…...冷風裡,蝴蝶森林沒有「冬天」。
同事們大多各自捕捉現場各種畫面。有時看着這些喜愛大自然的年輕同事,心中會有一絲對人生的幽微感慨。我長年在大自然中工作,家族中的孩子小時候我大多殷勤帶領至自然之中,願他們可以看見大自然的美好並走入其中,但孩子們成長之後都沒有選擇自然類科。而眼前的年輕人,在生命中萍水相逢卻志趣相投。於是每逢在山林中遇見美好畫面,我都想與他們分享。
夜裡開始下大雨,心想那片構圖美妙的腺果藤,花蜜可能被雨洗去,蝶羣還會在嗎?雨絲陣陣隨風敲窗,同事傳來訊息說:今天好滿足。隨後又傳來一段影片,她捕捉到蝶羣翅翼上特殊的粉紅色彩!那是我未曾在大白斑蝶翼上看見的顏色,可能來自某一角度翅翼鱗粉對斜陽的折射。十分精彩且開闊視界的影像。
這場雨持續至隔天中午,午後陽光乍現。爲驗證昨夜的疑問,我在潮溼空氣中來到腺果藤花瀑,花上只見4只大白斑蝶,另有6只蝴蝶在樹上曬太陽,蝶羣散去了。再隔一日,景況也相近,這裡的大量蜜源果然被雨水洗去,蝶兒「遊牧」至他處了。
之後,我們不時關心着森林中大白斑蝶的消息,並開始等待,等待下一回環境條件俱足時,花、蝶成瀑的盛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