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非遺三棒鼓 集拋刀、打鼓、敲鑼於一體超吸睛

記者陳冠宇/宣恩報導

作爲湖北宣恩土、苗山鄉的一種民間表演節目,「三棒鼓」於2011年被大陸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棒鼓因結合打鼓、拋刀與敲鑼等雜耍於一體,成爲相當吸睛的傳統民俗表演。

三棒鼓源於唐代的「三杖鼓」,自明代傳入湖北省境內,先在天門、仙桃一帶盛行,後與鳳陽花鼓合流於清代,流傳於宣恩、來鳳等恩施土家族地區。作爲地方曲藝,三棒鼓集演唱藝術和民間雜耍爲一體,特別是口耳相傳的唱詞,內容豐富,承載着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及農耕文化資訊。

宣恩三棒鼓演唱一般至少爲三人,一人打鼓、一人敲鑼、一人拋刀或耍棒,集「樂」、「唱」、「耍」於一體。也有兩個隊或多個隊聯合演唱的,唱詞多以「五五七五」句式爲主,有一人獨唱、二人對唱、多人合唱等形式。

▲三棒鼓表演由多人組成。(圖/記者陳冠宇攝)

在宣恩,拋刀的花樣繁多,有美女梳頭、太公釣魚、仙人裹索、雙龍出洞、雙鳳朝陽、打鐵、紡車等20多套動作。此外,還有耍花棍或舞連撬棒之類的雜耍,表演的花樣與拋刀近似。

第19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日前舉行,作爲宣恩縣三棒鼓代表性傳承人的向敏受訪表示,這門技藝不是一、兩年能夠練成的,他自己已經練了七、八年,而過往的許多老前輩更是一輩子都在表演,從十幾歲開始到現在五、六十歲還在傳承三棒鼓技藝。

當被問及年輕人是否願意學習與傳承三棒鼓時,向敏迴應表示,現在有「非遺進校園」活動,他平常就會教小學生打三棒鼓,從二、三年級到五、六年級都有。

▲向敏對媒體展示三棒鼓技藝。(圖/記者陳冠宇攝)

宣恩縣三棒鼓非遺傳承人柳發勝在表演中負責拋刀,他表示,自己已經練了20年,小的時候就有一定的基礎。他介紹,自己剛開始練習使用的是木棒,慢慢地拋好了再加到三根,最後進階到使用刀具。

柳發勝坦言,在練習與表演拋刀的過程中時常受傷,並展示了近期手中傷口。他說,表演使用的菜刀、(砍柴的)彎刀及殺豬刀都很鋒利,但是三種不一樣的刀耍起來「那就挺旖旎的」。

▼柳發勝現場展現拋刀功力。(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