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市第二屆集體協商技能競賽舉辦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翀 通訊員 黃瑜
“希望企業把職工薪資上調6%,提高職工創新創造成果獎勵標準”“爭取降低平臺抽成比例,建立空駛補償和堵車補償機制”……7月3日,聚焦高新技術企業薪酬激勵、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等熱點議題的2025年湖北省襄陽市第二屆集體協商技能競賽在襄陽市工會幹部學校激烈上演。
來自全市的10支縣(市、區)總工會代表隊圍繞工資增長、女職工權益、平臺算法公開等職工關切,現場模擬協商,展現了高超的協商技巧。經過激烈角逐,襄城區總工會、保康縣總工會、襄州區總工會代表隊分別獲得團體一、二、三名,聞紅梅等12名選手獲評“優秀選手”,他們中的佼佼者將被推薦代表湖北省參加今年第四屆全國城市集體協商競賽。
這場旨在錘鍊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本領的“大練兵”,正是襄陽市總工會近年來大力推進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生動寫照。襄陽市總工會以“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發展”爲宗旨,推動集體協商在重點行業及新就業形態領域“開花結果”,讓衆多企業與職工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樊城區總工會指導樊城區家政行業簽訂集體合同,大幅提升了育嬰師、月嫂、護理工、家政員、保潔員的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明確了企業、僱主對家政工的職場職業防護主體責任,覆蓋了47家家政企業,惠及2萬多名家政工。“這次集體合同的簽訂,讓我們的收入和技能水平掛鉤,技能水平高,工資就高,方便客戶選擇,我們幹得更有底氣了。”金牌月嫂、月嫂培訓師柴紅深有感慨。2025年2月,樊城區簽訂首份家政行業集體合同的做法入選全國總工會十佳集體協商案例。
“基本工資從1800元漲到了2700元,每賣出一單貨還能拿到3%的提成。”谷城縣電商產業園的網絡主播肖婷婷拿着新調整的工資單欣喜不已。她的這份喜悅,源於今年4月30日正式生效的全省首份網絡直播行業集體合同——《谷城縣網絡行業集體合同》。這份由襄陽市谷城縣總工會積極推動的合同,讓當地661名網絡主播直接受益。
在化工行業,宜城市總工會圍繞勞動安全、職業病防治等熱點展開4輪協商,最終達成的共識爲22家精細化工企業的8800多名職工築起了堅實的“安全防護牆”;在產業園區,襄城區總工會創新開展薪酬激勵專項集體協商,促成16家企業簽訂相關合同或條款,覆蓋率達60%,有效提升了技術工人的待遇和獲得感;在新就業形態領域,老河口市總工會聚焦貨車司機羣體,創新開展平臺網絡集體協商,成功協商通過了平臺免除註冊費、保障運費按時結算等六大項16條措施,惠及40萬貨車司機。該案例成爲2024年全國工會重點工作創新案例。
截至目前,襄陽市百人以上建制企業簽訂集體合同258份,覆蓋職工7.7萬人。襄陽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集體協商競賽爲契機,繼續擴大協商覆蓋面,重點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協商、技術工人薪酬激勵及平臺算法協商,同時加強合同履行監督,確保協商成果真正惠及廣大職工,爲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工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