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實施五大行動18項措施鼓勵“青年人才留下來!“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7月2日電 (記者郭婷婷)記者從湖北省人社廳獲悉,該省近日出臺《“才聚荊楚 共建支點”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就業創業若干措施》,推出崗位擴容增量、創新創業賦能等五大行動18項創新舉措,以真金白銀和制度突破構建青年友好型就業生態。其中,國有企業60%新增崗位定向招聘畢業生、30億元三大種子基金支持創新創業等政策尤爲亮眼。
國企崗位“硬指標”打破就業壁壘
本次出臺的18項舉措中包含崗位擴容增量、創新創業賦能、技能強基培優、青年人才騰飛、宜業宜才暖心五大行動,加快構建青年友好型就業創業生態,吸引集聚海內外更多青年人才來鄂留鄂發展。
其中,政策明確延續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至2026年,要求全省國企每年將60%以上新增崗位用於招聘高校畢業生。特別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崗位,須向畢業當年度及離校2年內青年開放,不得設置工作經歷、社保繳納等限制條件。同時擴大穩崗擴崗專項貸款覆蓋面,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5000萬元,社會組織首次納入一次性擴崗補助範圍。
30億基金構建創新創業“全週期”支持
湖北省設立三大種子基金:10億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金、10億元人才創新創業基金和10億元實驗室基金,形成覆蓋“實驗室研發—市場轉化—企業孵化”的創新鏈條。配套實施“零成本”創業計劃,政府孵化園預留30%場地免費供畢業生使用,並探索賦予青年科研人員職務成果10年以上長期使用權。
面向高校學生開設不少於16個學時的創新創業課程,重點建設40個創新創業學院,舉辦100個“創新創業強化班”。
數據顯示,今年該省將舉辦200期路演活動,創業沙龍50期以上,重點建設40個創新創業學院。建立路演、賽事與投資基金、孵化平臺對接機制。
技能培養與就業服務雙向發力
在人才培養端,湖北省將推行“微專業”制度和職業能力學分互認,允許就業困難專業學生轉專業或輔修;每年開發5萬個見習崗位,其中科研技術類崗位佔比提升至40%;開發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製造等領域培訓項目。在服務端,創新推出“7—15天免費住宿”政策,覆蓋畢業5年內求職青年;在火車站等場所設置“就業職達站”AI招聘、視頻雙選等智能求職工具。
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優化“人社敲門行動”,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青年實名制服務檯賬。組織“百縣進百校聯萬企”活動,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施“一對一”畫像幫扶。
青年人才“挑大樑”制度突破
新政策明確要求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40歲以下青年牽頭比例不低於50%,省級技術創新計劃青年負責人佔比超30%。通過“博聚楚天”項目,每年引進800名全球優秀青年人才來鄂創新創業;建立博士後“揭榜領題”機制,對2000名新進站博士後給予全週期資助;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每年支持50個工程碩博士在企實踐項目。
據測算,該政策包預計每年可帶動30萬名青年在鄂發展。從破除招聘壁壘到科研成果賦權,組合拳直擊青年發展痛點,體現了湖北招才留才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