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羣”崛起!上百隻猴下山洗劫玉米地

近年來,隨着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廣西馬山縣山區的猴羣規模不斷擴大,成羣結隊下山"巡視"玉米地的頻率激增。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農作物保護之間的關係,成了眼前擺在當地村民面前的新難題。

加榮村四面環山,樹林茂密。村治保主任藍華煌告訴記者,近幾年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猴羣規模越來越大。

藍華煌說:“以前只有一羣而已,現在都搞了幾羣出來了。”

“猴羣”崛起,村民辛勤耕種的玉米地就成了它們的“食堂”。靠山一側或者山窩裡比較僻靜的玉米地,更是猴子們的“美食天堂”。

馬山縣裡當瑤族鄉加榮村駐村第一書記羅瑛譯介紹:“會打包,它塞嘴巴里面,然後就爬上山去,夾在咯吱窩這裡,這裡也有,這裡也有,嘴巴里面也有。”

隔壁村屯——都安龍灣鄉琴棋村村民潘大哥也跟記者反映說,這兩天他已經接連兩次邂逅猴羣。

據馬山有關部門統計,在白山鎮、百龍灘鎮、古寨瑤族鄉、加方鄉、裡當瑤族鄉等多個鄉鎮,都有猴羣侵擾農田的情況。其中,裡當瑤族鄉約分佈着8個猴羣300只猴子,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猴子主要爲獼猴 。獼猴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面對猴羣頻繁下山“又吃又拿”,村民們如今是又愛又憂,雖然大家也想過一些辦法來驅趕猴子,但猴子很精明,和村民玩起了“游擊戰”周旋。

村民樊玉春在靠山一側有幾分玉米地,原本不打算種玉米了,但爲避免猴羣“得寸進尺”侵犯更多的莊稼,她們一家還是決定把玉米重新種上。

猴羣頻頻侵擾莊稼引起了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在走訪中記者瞭解到,得益於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障,多家保險公司已推出野生動物傷害相關農業保險產品,目前,各公司也按區域劃分,承擔馬山縣不同鄉鎮猴羣侵擾農田造成村民財產損失的保障職責。

在裡當瑤族鄉,已有部分羣衆申請了理賠,保險公司正聯合當地村委開展現場查勘,並同步收集定損材料,爲後續理賠按下“加速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記者查閱新聞資料發現,新華社2019年報道,在河池市金城江區九圩鎮拉拱村板項屯 ,也發生過猴羣與羣衆爭食的困擾。發現猴子不吃旱藕後,當地黨委、政府決定因地制宜,發動和引導農戶種植旱藕,並努力延伸產業鏈,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倒逼出一個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的特色產業。此外,在雲南永德縣大山鄉戶威自然村,當地成立了護猴隊,爲解決灰葉猴食物短缺下山擾民問題,護猴隊發起了“每月種果樹”行動,採用“分散成片”種植法,陸續在猴羣活動區域周邊佈局果樹,猴子無需下山即可飽腹,避免了猴羣侵擾農田,還爲其他鳥類、昆蟲提供了棲息地,構建起微型生態系統,實現了從“人猴爭地”到“人猴共生”。

編輯: 祝聞豪 賀俊元(實習)

責編: 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