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美麗島時代的民進黨 呂秀蓮:不應只壯大自己派系、用人唯親
▲前副總統呂秀蓮。(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今年是民進黨創黨39年,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9月28日黨慶當天致信給所有黨員時提到,「我與全體黨公職會延續創黨信念,堅定守護民主自由,捍衛國家主權,持續壯大臺灣。」對此,前副總統呂秀蓮今(6日)表示,當今民進黨黨公職已無美麗島人士,在後美麗島時代,如何延續創黨信念,堅定守護民主?她也強調,美麗島人士的基本信念是「爲理想犧牲,但功成不必在我」,要壯大臺灣,不應該只壯大自己,壯大自己的派系,更不應該用人唯親,而應求才若渴,天下爲公。
呂秀蓮今(6日)在臉書以「『後美麗島』的民進黨」爲題發文表示,二度擔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先生以87歲嵩壽在民進黨39歲黨慶前夕溘然長逝。他是1979年12月10日高雄事件大逮捕後軍法大審15位辯護律師之一,其中多位包括家兄早已告別人寰。他與蘇貞昌和謝長廷三位律師於陳呂執政時先後位居閣揆,但有多位辯護律師遠離廟堂、不求權勢,高風亮節。
呂秀蓮指出,張院長曾因宣佈關閉核四廠引起朝野嚴重對立,他稱系奉命行事,身爲虔誠基督教徒的張院長爲人謙和,行事謹慎,不會耍權弄樹。他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時總統府風平浪靜,也是我最好過的日子。難能可貴的是,退而不休的他,多年來選擇在全國監獄爲重刑犯傳教度化罪愆,其慈悲心與堅毅令汲汲爭營權勢者望塵莫及。願他迴歸主的懷抱,安息並庇佑臺灣,也請其夫人家眷節哀順變。
呂秀蓮提到,「還政於民,總統直選」是美麗島奮鬥的標竿目標,明知被褫奪公權,無權選舉,黃信介及美麗島諸君子仍於出獄後推動總統直選抗爭活動,終於促使李登輝透過「國是會議」進行修憲。1996年3月23日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直選,共有五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結果由李登輝及連戰當選。
呂秀蓮指出,那次大選由臺灣人民共同選出正副總統,中國大陸無人蔘選,也不能投票,中共卻對臺發起前後六個月的文攻武嚇,但美國先後三次派遣尼米茲號與獨立號航空母艦來臺協防,使臺灣人民順利完成歷史性的總統直選,實現聯合國「住民自決」的國際正義,1996年3月23日應該訂爲「中華民國臺灣主權獨立紀念日」,與1912年因武昌起義推翻滿清而在南京成立的「大陸中華民國」截然不同。
呂秀蓮進一步指出,再過四年(指2000年),臺灣的民主能量加上女性意識大覺醒,在野的陳水扁搭檔新女性主義倡導者與美麗島事件受難者的我,不費一兵一卒未留任何一滴血,我們落實了「政黨輪替、兩性共治」,奠下民主、法治、平等的基礎。當年美麗島仁人由山林入主殿堂,標榜「清廉.勤政.愛鄉士」,倡導臺灣主體意識,汰除威權、貪腐且充滿中國沙文的傳統流風慣習,因而「美麗島精神」在臺灣現代化歷程中,具有它特有的價值和地位。民進黨突破戒嚴和黨制,在臺灣歷史上具有特殊定位,我稱它爲「臺灣人的民主大孫」,有別於其他政黨。
呂秀蓮說,遺憾扁家涉及貪腐,紅杉軍事件使民進黨蒙塵。及至蔡英文入主民進黨而後連任二屆總統,由於她出身國民黨,爲接受不分區立委才加入民進黨,對於黨外奮鬥過程及艱辛十分陌生,加上衆多小英男孩女孩,閱歷不深,卻仕途暢順。當她全面掌控國家及民進黨,權傾一時,令人感覺美麗島人士當年挺身反抗的諸多不公不義,似有陰魂再現的憂慮。
呂秀蓮提到,今年民進黨慶,賴清德主席發函黨員同志,結尾說道:「我與全體黨公職會延續創黨信念,堅定守護民主自由,捍衛國家主權,持續壯大臺灣。」然而,當今民進黨黨公職已無美麗島人士,在後美麗島時代,黨員連「美麗島」事件是什麼,恐多一知半解。如何延續創黨信念,堅定守護民主?建議民進黨應加強黨員同志對臺灣歷史,民主化歷程及臺灣前途如何開創的瞭解與探討,提出與時俱進的策略。
因此,呂秀蓮也強調,美麗島人士的基本信念是「爲理想犧牲,但功成不必在我」。要壯大臺灣,不應該只壯大自己,壯大自己的派系,更不應該用人唯親,而應求才若渴,天下爲公,以因應美中聯手「管理」與「交易」臺灣的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