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八戒”激活長春“老”動植物園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文旅熱潮之下,吉林長春一座建於1938年的“老”動植物公園憑藉層出不窮的“新”火出了圈。
“雪餅猴”金句頻出、“豬八戒”又笨又靈、“孔雀公主”美麗彪悍……傳統動植物公園疊加《西遊記》IP,激發出巨大的“乘數效應”,變身當地文旅“新星”、流量先鋒,大量國內外遊客線上線下打卡,再次激發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文旅市場的新活力。
“新地標”:“五行山”下的“脫口秀”
“猴哥,我請你吃棉花糖!”“哎嘛真甜,你這是把蜘蛛精肚臍裡的絲都抽出來了吧。”
“猴哥,上班好辛苦啊。”“要不你上我這趴兩天?我這工作好啊,成天就是趴着。”
“猴哥,你說‘週一到週五不用上學’。”“不上學?那可不行!我說‘週一到週五就得上學’!要不我這活你都幹不了,我本科畢業,你尋思呢?”……
春日的傍晚,長春動植物公園內,一隻“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只探出半個身子,旁邊的遊客拿着食物排隊等“投喂”,人羣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不時發出爆笑。這隻因嫌棄遊客“投喂”的雪餅“太乾巴”而在網絡走紅的“猴子”,被網友稱爲“雪餅猴”。
每天下午5點,“雪餅猴”會準時出現在“五行山”下跟遊客互動,並通過線上直播傳遍全國,甚至漂洋過海,“我見過最遠的遊客是從新西蘭來的”。“雪餅猴”扮演者王鐵柱說。
純正東北血統的“雪餅猴”自帶搞笑天賦,無論什麼樣的遊客來“投喂”聊天,他都能機敏應對自如,逗得大家笑聲不斷。漸漸地,“雪餅猴”的表演被大家稱爲“五行山下的脫口秀”,這裡也成了長春文旅的“新地標”。
在抖音上搜索長春動植物公園、西遊記夜遊、“雪餅猴”、王鐵柱等相關話題,熱度累計超80億。過去兩年,200多萬人次參觀長春動植物公園,其中很多都是在網上看到“雪餅猴”後特地趕來的外地遊客。
其實,火的不僅僅是一隻“猴”。天色漸暗,《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響起,仙氣繚繞中,“西天取經”之旅開始了。
“南天門”處,“天兵天將”帥氣站崗,“八戒”扛着九齒釘耙,身後還跟着“老龍王”“孔雀公主”“赤腳大仙”“牛魔王”“鯉魚精”等各路“神仙妖怪”魚貫而來,被遊客團團圍住。一個個精心裝扮成《西遊記》中經典形象的工作人員熱情地與遊客合影、互動、嬉鬧。無數人曾在兒時幻想過的場景竟然成了現實,激動之餘,他們把這裡稱爲“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遊樂園”。
“從沒想過動物園能這麼好玩!孩子追着‘孫悟空’跑,根本拉不住。”瀋陽遊客李女士說。
新探索:動物遇上“動物”的“乘數效應”
“動植物園裡不是有動物嗎?那《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豬八戒、蜘蛛精、孔雀公主不都是‘動物’嗎?我們最初的想法就是把動物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長春動植物公園園長慕德俊說。
慕德俊說,長春動植物公園始建於1938年,是國家4A級景區,屬於長春市林園局管理下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多年來,公園按照傳統模式經營,一直髮揮着娛樂、科普、保護及科研的基本功能。但在市場浪潮之下,傳統模式的動物園不溫不火,發展也比較緩慢。靠着財政撥款,公園只能保證員工工資發放、動物餵養、場館維護等,但沒有多餘經費進行老舊館舍的升級改造、提升動物福利、更新園內遊玩項目等,與市場漸行漸遠。
爲了打破這一局面,長春動植物公園開始大膽探索。2022年12月,公園與一家民營企業展開合作,辦起了以動物爲主題的花燈夜遊項目,在氣溫接近零下20℃的冬季夜晚,公園內竟出現人山人海看花燈的盛況。“當年的成功嘗試,爲民企投資增加了信心,於是雙方又進行了更大膽、更深入的合作。”慕德俊說。
2023年,企業積極爭取拿到了86版《西遊記》的版權授權。在政府部門協調下,長春動植物公園和企業走上了一條“公園出地、國企搭臺、民企投入”的合作運營模式。
園內建起了西遊文化主題區,21處西遊主題舞臺每晚上演精彩演出,《爆笑五行山》《三打白骨精》《情劫女兒國》等經典劇目十分受歡迎,全新編排的《齊天大聖鬧天宮》《四聖戲八戒》《金銀雙角話寶瓶》等舞臺劇目讓人耳目一新;園內還建起了西遊文化館,向公衆展示了86版《西遊記》未曾公開的手稿、場記單、珍貴的服化道。
“御弟哥哥,你轉過身看看我。”在“女兒國”舞臺,來自大連的遊客李女士身披紅色斗篷,與“唐僧”演起了對手戲;在“高老莊”,“豬八戒”化身秧歌舞大神,與遊客激情飆舞;在夜遊西遊主舞臺,“雪餅猴”變裝“齊天大聖”,翻起筋斗、舞起金箍棒引來陣陣叫好……
據統計,2023年,公園累計接待遊客89.06萬人次,同比增長162%;2024年,接待遊客185萬人次;今年僅清明小長假期間,就接待遊客近8萬人次。
“公園+”:持續打造百姓喜愛的“新樂園”
長春動植物公園火了,公園裡的“原住民”也成了“大明星”,各項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
2024年5月20日,長春動植物公園母象“昂亞”與重慶市動物園公象“希希”成功聯姻,成爲我國珍稀瀕危物種亞洲象在動物園之間的第一次遠距離合作繁殖。這場跨越3000公里的“象”愛奔赴,瞬間引爆熱點,“昂亞”與“希希”也成爲園內的“明星夫妻”。
“市場項目的收益,很大一部分用來反哺動物園。”慕德俊說,從前長頸鹿只能吃幹樹枝,現在我們買的都是新鮮樹枝;靈長類動物的館舍都做了更好的環境改善,增加了很多爬行架;全新改造的小熊貓館可以讓遊客近距離觀看,環尾狐猴體驗區還可以讓遊客近距離互動。經過兩年多持續不斷的投入,如今園區不論從整體環境,還是從動物居住條件,均有極大改善。
中國動物學會會員、暢銷書《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作者花蝕在暗訪長春動植物公園後寫道:“實在沒想到,在長春能看到這麼好的小型動物室內場館”。
人氣王“雪餅猴”王鐵柱也把流量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家鄉,擔任起長春市文旅推薦官、長春市古樹名木保護形象大使、長春市應急管理局安全宣傳員等各項義務宣傳任務。每當直播間人氣最高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對着鏡頭喊:“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家鄉,大美吉林!”
“在適應市場的同時,長春動植物公園原有的四大職能和公益屬性不能改變,不能把老百姓的動物園變成少數人的遊樂場。”長春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孫寧說。當前,長春動植物公園日常保持動物園的原有功能,成人票價30元;夜場以西遊樂園爲主,票價49元;兒童、老人等特殊羣體免費。
基層部門和專家認爲,探索公益屬性公園的市場化開發成爲趨勢,政府部門可鼓勵引導具有條件的公園進行轉型升級。
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嚴俊建議,在確保公園姓“公”的前提下,可探索“公園+文化”“公園+演繹”等模式,緊跟文旅發展趨勢,並以整體思維進一步統籌園林、住建、文旅等部門資源,系統佈局、協同發展。
吉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韓哲等專家建議,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對公立公園、動物園的開發還應因地制宜,加強專業引導,加強監管監督,防止“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同質化競爭。(本報記者趙丹丹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