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剛:發揮“南寧渠道”優勢,打造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
——訪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市長侯剛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李銀雁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南寧作爲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省會城市,如何發揮“南寧渠道”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以人工智能爲新引擎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南寧市市長侯剛。
中國經濟時報:南寧在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侯剛:近年來,南寧堅持以產業鏈與創新鏈“雙鏈融合”爲抓手,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器,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強勁動能。
產業升級呈現梯度躍升。新興產業聚鏈成勢,“以投帶引”促進新能源領軍企業落地,新能源電池產業規劃產能超100GWh,累計投產產能超85GWh,南寧成爲全國新能源產業重要的集聚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快速完善,“大三電”核心零部件、“小三電”及汽車鋁金壓鑄件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加快發展,“南寧零部件—東盟組裝”跨境產業鏈加速形成。未來產業前瞻佈局,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聚焦大中型無人機、輕型固定翼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產品的整機研製與規模化組裝,加快建設低空經濟產業園,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謀劃推進,五象新區數字經濟產值規模超600億元,五象雲谷智算中心竣工運營,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加快規劃建設。傳統產業煥發新生。實施鋁基新材料和鋁價值提升工程,推動鋁精深加工這一傳統優勢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2024年全市鋁加工能力超100萬噸。產業發展新成效爲南寧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接近6000億元大關、實現歷史性突破。
科技創新實現多維突破。實施科創引領行動,2024年新增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等自治區級創新平臺22家,新增國家認可實驗室1家,通過技術攻關和設備技改,有力提升重點產業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激發創新主體活力,落地廣西首個科技金融實驗室,加大科技企業扶持力度,全市自治區推薦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080家,廣西瞪羚企業保有量57家。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市校合作模式,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合作推進“113”工程,合作模式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發展典型經驗。
中國經濟時報:中央提出要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請問南寧作爲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打造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方面有哪些規劃?
侯剛: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根據國家《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廣西肩負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普惠,與東盟國家攜手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助力構建智能時代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大使命。南寧將重點圍繞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強與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產業生態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攜手東盟推進人工智能包容普惠發展,共同擁抱智能時代。
基礎設施升級。依託已落地南寧的中國—東盟信息港和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根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度,分批次、梯度式建設高效、可靠、安全、節能的綠色智算中心,探索建設面向東盟的可信數據空間和國際數據中心,提升數據跨境通、算、存、備服務能力。通過整合算力、數據、技術、人才和產業等資源,吸引人工智能領域技術、企業、人才集聚。
應用場景拓展。聚焦與東盟國家在經濟貿易、工業製造、金融服務、智慧城市、智慧民生、AI模型訓練及應用等領域合作,加強跨境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和產業發展,探索建設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驗證和服務體系,賦能千行百業,打造輻射東盟的人工智能創新資源集聚區、跨境數據服務中心和智能產業示範區。
產業生態集聚。堅持“運力+算力+數據+載體”四位一體發展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工業領域推動“工業互聯網+存算”應用,賦能汽車製造、鋁加工等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服務業領域重點關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嵌入式社區民生服務,以及跨境電商、物流、短劇、電競、數據加工等領域,培育垂類模型發展生態。農業領域建設農業大數據平臺,利用算力支持農產品溯源、精準種植。我們將找準鏈主企業完成人工智能模型驗證,打造標杆向外輸出,實現商業閉環。
中國經濟時報:南寧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打造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需要哪些方面支持?
侯剛: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打造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高地,南寧有基礎,有條件,但也面臨產業基礎薄弱、數據資源不足、高端人才匱乏等難題,建議從三個方面給予支持:
制度創新。支持國際互聯網資費優惠政策、跨境數據流通規則體系等面向東盟國家的數據跨境流通相關國家政策標準在南寧先行先試。
要素保障。加強數據資源佈局,支持南寧建設國際數據中心集羣、中國—東盟數據安全中心,融入國家算力大通道南線。加大資金扶持,通過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推動金融資本支持投資人工智能前沿領域,有力解決企業發展初期資金短缺問題。強化人才培養,支持南寧設立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學院,優先支持高校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與南寧開展合作,加快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技術人才。
國際合作。在國家層面上成立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機制,支持南寧承辦更多人工智能國際性活動,在更高層面推動中國與東盟開展常態化、多層次、寬領域合作。
總 監 制丨王 輝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鄒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