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村的脫貧故事

(圖/本報系資料照)

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均富思想,聚焦於提升全民福祉,其理念強調土地國有財富的分配平衡,國家在公共事業方面的主導地位,縮小貧富差距等等。而大陸的共同富裕政策,承襲了孫中山的社會公平與民生關注,重點在於透過精準扶貧,來實現收入分配平等。該政策的背後,是大陸社會經濟發展,要減少貧富分化,並且和大陸現代化的目標,互相連結。因此孫中山提出的均富政策,它的理論基礎,對於大陸現代化的進程影響,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例如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有一個耕地不足的小村莊,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上村民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外出謀生技能,大部分的家庭只能靠着貧瘠的土地,艱困地維持基本生活。但是近年來隨着各種扶貧政策的深入實施,這個貧窮落後的小村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筆者近日有幸來到這個小村,寧夏回民自治州廣河縣紅星村。他們構建電商產業園區,在直播間內展開了新經濟學理論的脫貧行動。用科技創新和直播帶貨,來推銷當地的農產品,或是廚房用品,例如鍋具和爐具等等。當地的官民合作創造就業機會,又引進中央的幫扶基金,以及當地臺商資助等等,建設了許多工廠、幼兒園、籃球場和五人制足球場等等,成果豐碩。不但成功脫貧,也振興了國家經濟。

還有鼓勵讀書,從教育中脫貧。紅星村的大學生每逢假日即返回故鄉,免費輔導村民加強課業,這是一種回饋鄉里的精神,和善良美好的傳承。

那天下午我們來到紅星村,因爲搭乘的大巴車太高,被當地的電線卡住動不了,動彈不得。沒想到當時有許多當地的村民,自發前來幫忙。大家去張羅了大木棍來頂開電線,然後又找來大梯子,自告奮勇爬上大巴車頂,解開被纏住的電線,助我們脫困。

其實我們和當地的回民,不但素不相識,語言也不完全通,只憑着手勢和微笑來溝通,他們對於外來遇難的臺灣同胞,是那樣的親切友善,全力付出而不求回報。車子再度啓動時,兩岸同胞大家一起鼓掌,我的內心有一種深深的感動。

等到快要離開的時候,我們徒步經過村莊的小路,卻更驚訝地發現,有一些回民同胞帶着他們的孩子,在門口跟我們揮手告別,並沒有其他的言語,大約只是說個再見,祝君平安,歡迎再來。我們看着回族小朋友揮動着他們的小手,感到無比的溫馨,這兒真是一個幸福美好的小村落。(黎家慶/英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