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不是萬惡!專家曝食用2重點:補鐵聖品

營養師表示,吃紅肉對於健康並非罪不可赦,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烹調方式及食用分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常聽聞「少吃紅肉可預防大腸癌」的說法,使紅肉被貼上不健康標籤。然而,營養師表示,吃紅肉對於健康並非罪不可赦,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烹調方式及食用份量。而紅肉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擁有許多構成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更是補鐵聖品。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禽類(兩隻腳)及魚類屬於白肉,而畜類(四隻腳)則屬紅肉。而紅肉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比白肉含量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會增加罹癌的機率,因此近來許多健康飲食議題都建議少吃紅肉。

但黃淑敏解釋,其實紅肉是很好的營養來源,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是脂肪食物來源之一。此外,紅肉富含鐵、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羣,尤其是B12,這些都是構成造血功能的重要元素。她進一步提到,鐵質可分爲血基質鐵和非血基質鐵,前者來源多半是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尤其是紅肉所含的血基質鐵,較容易爲人體所吸收;而後者則主要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但人體吸收率相對較低。

因此,黃淑敏說,當被診斷爲缺鐵性貧血的患者,或處於缺鐵的急性期階段時,都建議適當補充紅肉,以加快鐵質的吸收,有助恢復健康,可說是補鐵聖品。

黃淑敏強調,紅肉不是不能吃,但應選擇新鮮且非加工及重組的肉品,適量地攝取。每人每日建議攝取約3~8份豆魚蛋肉類食物,其中動物性食物佔3分之1;一份肉類大約爲一兩重,且儘量食用瘦肉部位。另外,少用炸的方式烹煮且不要加入過多調味。她提醒,不論享用紅肉或白肉,都該多搭配蔬菜,增加纖維攝取,均衡飲食纔是保持健康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