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烏龍

最近網傳《紅樓夢》和《論語》要從高考試題中取消,文本是這樣的:

還有幾家大的官媒轉發消息了。

一般來說,一個考試內容的變化一出來,家長們率先羣情鼓舞,感覺又可以甩掉一個負擔了。

當然,高興沒一會兒,纔會發現,事情並沒想象的那麼簡單,就像爲了減負不留作業,小孩兒就要開闢一個校外體系,最終可能是增負一樣。

有人提出問題:

不得不說,信息差越來越小又言論自由的時代,“專家”不好當了。

因爲雞娃背景下,家長們對升學考試的研究投入甚多,說起教育來,個個頭頭是道,都是小專家。

作爲距離高考尚有距離,目前還困頓於中考的家長來說,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在家長羣轉發了。

但同時也秉持“讓子彈飛一會兒”的心態,告訴大家關注趨勢,小學家長們注意充分利用小學時段夯實語基基礎,以及把字練好。

但也真沒想到,不到一天,事情就出現反轉,教育考試院發佈闢謠消息:

實話說,這個消息並沒有完全起到取消大家疑慮的作用。

因爲內容如果不仔細閱讀的話,就會陷入混沌不清,不知道高考內容到底會不會發生變化。

我仔細讀了好幾遍之後,確信所謂的“不實”信息,只是部分不實,就是媒體們把整本書閱讀調整的時間說錯了,而且把整本書閱讀調整簡化爲“《紅樓夢》和《論語》被取消”。

帶來的衝擊不一樣。

當然,這部分不實,對於不去求證的家長們來說,很可能被異化爲“取消”,只不過到了高中還有學校把關,問題應該也不大。

可能就是低年級家長以前會把《論語》全本背誦的現在改成全本熟讀,爲了考試逼着娃把《紅樓夢》讀上五遍的現在改成讀一遍的區別。

結合“不實”版本和“闢謠”版本來看,我們可以得出的信息如下:

“不實”版本說的是自2026年起,整本書閱讀進行調整,而“闢謠”版本說的是2025、2026年北京高考語文考試內容保持穩定,範圍不變,致於2026年之後怎樣,沒說。

2026是關鍵,但是包含在裡還是在外,媒體發佈的時候給說錯了,造成了這麼大個麻煩。

所以,各位,不管咱身在什麼崗位,工作都要認真呀,認真!不給別人添亂,也不給自己惹麻煩。

也要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是人類的優秀品質。

作爲家長如果我們足夠敏感的話,就知道,這些年教育口的很多“謠傳”,最後都會變成現實,只不過需要的時間有長有短而已。

比如“小四門被取消”網傳了好幾年,家長們望眼欲穿,最終在2025屆變成現實。

只不過不是語焉不詳的“取消”,而是變成分等級的結業考,與之前相比,難度大大大大大降低,人人都得A,皆大歡喜。

還有超常選拔考試的謠傳和現實,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觀察一下。

所以,我們也可以合理推測,2026年後整本書閱讀可能是已經有了調整的意向,至於具體怎麼調整,可能還沒有完全確定的結論,或者已經確定,但現在不適合發佈。

大體可能就是”謠傳“的那樣。

否則,就很難說爲啥教育考試院不在“闢謠”文本中一次性把事情說清楚,還留了空白供人揣摩。

那麼,針對這個變化趨勢,家長們應該看到什麼呢?

首先,升學考試就像時尚輪迴一樣,也是一個幾年輪迴的圈。

猶記得我娃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流行的語文考試要求還是增大閱讀量,大語文概念如火如荼。

某溫大主編的豪言言猶在耳,高考語文試卷“要讓15%的學生做不完題”。

僅三五年後,考試又要變回來一點,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比如要把整本書閱讀10分裡的4分放到基礎知識的考察上。

不要覺得基礎知識簡單,大語文流行的這些年,基礎不被重視。

再加上雙減,校內課時不多且老師不敢用力,很多孩子現在是錯字連篇、筆順亂寫,全沒了中文的規範。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時,倒吸一口冷氣:

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打人先打臉呀!

所以,不管孩子現在身在幾年級,抽精力抓一下語文基礎都是必須的。

如果很幸運,孩子還在小學,那就好好練練寫字。

當然,我們也說了考試是個圈,幾年一輪迴,等轉到你的時候,是否還需要這樣抓基礎不好說,只能看運氣。

不管怎樣,語文學科考試像大海這個本質不變,一科等於五六七八科的包羅萬象也不變。

所以,從小堅持長年累月的積累非常有必要。

其次,作爲娃理科腦不太靈光的家長,我深深感到了時代的一粒沙對個人就是一座山。

對於高考來說,頂級學霸對決才關係到語文。

對所有人來說,高考如何主要取決於理科,哪怕你學了文科,最終更能決定你去什麼學校的依然是數學。

由於國家發展的需要,我們現在又把理科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上高中的時候,大概二十多年前,記得當時的輿論是,國家領導人都是學理的,社會缺少對人文素養的重視。

不知道是否與此有關,後面金融互聯網大行其道,社會創新以模式改變爲榮,就像大變活人,物質總量不變,活人被從一邊轉移到另一邊就能創造奇蹟。

然後我們看到,這兩年的反思之聲是,還是要回歸傳統制造業,要進行從0到1的科技研發,才能促進民族真正的騰飛。

大勢是大勢,但對於理科不太靈光的孩子來說,家長恐怕要愁死。

現在高考你要是不學理科,那簡直就沒出路;你要是學理科,基本就等於被學霸壓死。

總之,無論孩子還是家長,日子是真不好過。

投入更多,就是卷不過。

當然,對於教育口的烏龍事件,也有家長認爲這是教育口“弱勢”的體現。

畢竟,整本書閱讀怎麼改,涉及的利益面也挺廣,一本《紅樓夢》養活了無數人。

我個人覺得,不管《論語》還是《紅樓夢》,都作爲過程性考查就足夠,畢竟我們的文化經典書目太多太多了,如果被考試限制,會影響孩子們的涉獵面。

當然,如果必須作爲高考專題內容考查的話,我覺得《論語》比《紅樓夢》更合適。

因爲《論語》本身年代更遠、文本決定思想性更強,而《紅樓夢》四大名著之首的位置和小說的文體決定,不管是否強制要求,都會有更廣泛的受衆。

最後的最後,除了考試強制要求以外,如何加強整個社會的閱讀氛圍是個問題,而背後的背後,是經濟發展文化自信上升的議題。

以上。

減重真的很難,稍微多吃一點點都要反彈,因爲難能,所以可貴,致敬那些體重還保持在大學水平的人兒們~~

不過,我還是覺得自由更可貴,身體健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