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真會到400還是外資先出貨?R爸:股東短時間多3萬人、製造錨定效應
鴻海股價近期勁揚,外資給出目標價400元。鴻海示意圖/路透社
回顧歷史,外資往往是股市的造浪者。厲害的交易人可以乘風破浪,有耐性的人也可以等浪潮退去,再悠哉地彎腰撿鑽石。
從2025年4月至今,外資羣大局買進約90萬張鴻海,平均成本約在180元。
他們不急着推高股價,而是在某個區間反覆震盪,透過時間把「成本區」,變成市場的「合理價」。因爲多數散戶之前受騙過一次,這回變得相對謹慎。
而外資只要賣出幾萬張,股價就會下跌更多,因此他們改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先讓月線、季線、年線慢慢擡高,把自己藏在均線裡,等散戶習慣「價格很合理」時,他們就能順利出貨。
這就是典型的「錨定效應」:讓市場自己接受新現實。
散戶往往只看到價格的漲跌,忽略了背後的佈局邏輯。有人在股價上漲時後悔沒賣,有人在回檔時急着加槓桿買進,卻沒意識到自己亂了節奏。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MLB世界大賽?道奇隊第二戰派出日本強投山本由伸,他在開局並不太順利,但是強者就是強者,山本隨即穩住陣腳,看他每次投球之間的時間間隔,就知道他已經進入自己的節奏,最後拿下完投勝。
回到股市中,面對風浪,乘風破浪不是不可以。但必須像滑冰舞者一樣,在每個轉身都要完美無缺,但我們都知道,越是頻繁地炫技轉身,失誤機率就會越高。
要每次都完美,絕非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地步。
對長期投資者而言,我們不必跟着外資的步伐起舞。真正重要的,是理解企業價值與現金流的穩定性。
如果鴻海的AI伺服器佈局清晰,未來數年成長可期。當你相信這家公司的方向,就該讓時間成爲你的朋友。
◎本文內容已獲 Ryan爸爸理財志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