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快到170元壓力區?「獅公」神解2大風險:存鴻海不如存臺積電

獅公李永年認爲,鴻海受到關稅及臺幣升值影響,存鴻海不如存臺積電。(達志影像)

鴻海(2317)昨公佈首季財報,稅後純益421.08億元、每股純益(EPS)3.03元齊創同期新高。不過分析師「獅公」李永年認爲,鴻海的壓力區間在160到170元,但因有2個問題,一是臺幣升值10%對鴻海毛利率影響1-2%,另一是其輸美比重佔所有營收的70%,若關稅太高,將產生重大壓力,「存鴻海不如存臺積電(2330)」。

鴻海2025年首季營收1.64兆元,季減22.8%、年增24.2%,營業利益464.99億元,季減27.9%、年增26.5%,雙創同期新高,配合業外顯著轉盈,EPS達3.03元創同期高。毛利率則降至6.11%近2年低,但營益率2.83%、淨利率2.56%同創近8年同期高。

許多存股族在鴻海先前大跌時進場加碼,期待鴻海能夠上看2字頭,李永年在「鈔錢部署」中表示,鴻海GB200的機型生產良率非常高,若是今年生產順利,對業績挹注應該很大。

但鴻海會有2個問題,一是臺幣升值10%對鴻海毛利率影響1-2%;另外一是輸美比重佔營收7成,關稅仍是風險。(文章未完…全文見此)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