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科技:建設項目上演先上車後補票異象 子公司財務數據信披或與官宣對壘
《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 聽雨/作者 夕山 映蔚/風控
2025年1月7日,武漢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海科技”)衝擊北交所歷經一年多終獲得註冊批覆。在進入家用電力器具製造行業之前,宏海科技的實控人周宏從大學畢業後,做過燃氣用具廠職員,跑過出租,還曾涉足房地產、金融服務領域。2005年,周宏轉身投入製造業創辦了宏海科技,期間在實踐中學習衝壓技術,系宏海科技的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上市背後,2022-2023年,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收入佔比下滑的同時,該業務對應的大客戶營收及顯示器業務收入連續兩年負增長。此外,宏海科技歷史上建設項目投產時間,或早於竣工驗收時間,上演“先上車後補票”的異象。另一方面,宏海科技披露自身兩家子公司的財務數據與官方登記信息或“對壘”,其中最大差額或超兩千萬元,而近兩年,宏海科技審計機構因執業問題被“點名”。
一、顯示結構件業務收入佔比下滑的另一面,對應大客戶顯示器收入連續負增長
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2020-2023年,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件業務貢獻收入均超五千萬元,而2021-2023年,其對應第二大客戶營收及顯示器業務呈下滑趨勢。
1.1 2020-2023年,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件年均貢獻收入皆超五千萬元
據宏海科技簽署於2023年12月26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於2023年12月26日的招股書”)及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說明書(以下簡稱“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2020-2023年及2024年1-6月,宏海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爲1.39億元、1.88億元、2.53億元、3.5億元、2.3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404.34萬元、2,562.63萬元、2,665.62萬元、4,871.99萬元、4,524.24萬元。
其中,2020-2023年及2024年1-6月,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件收入分別爲5,531.62萬元、6,729.66萬元、5,867.77萬元、6,134.67萬元、3,526.95萬元。
不難看出,2023年,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件業務收入上升。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測算,2020-2023年及2024年1-6月,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收入佔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39.85%、35.72%、23.2%、17.51%、15.25%。
然而,宏海科技顯示類結構業務對應的客戶系宏海科技的第二大客戶。
1.2 2021-2023年,向年銷售額超六千萬元的第二大客戶冠捷科技銷售顯示類結構件
據簽署於2023年12月26日的招股書及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宏海科技稱在顯示器領域,與冠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以下統稱“冠捷科技”)建立了合作關係。宏海科技的顯示類結構件產品主要銷往冠捷科技。
2020-2023年,冠捷科技均系宏海科技第二大客戶,宏海科技向冠捷科技的銷售額分別爲3,873.87萬元、6,642.32萬元、6,039.5萬元、6,305.3萬元;同期,宏海科技向冠捷科技的銷售額佔宏海科技銷售總額比例分別爲27.91%、35.26%、23.88%、17.99%。
2024年1-6月,冠捷科技均系宏海科技第三大客戶,宏海科技向冠捷科技的銷售額爲3,684.03萬元,佔銷售總額比例爲5.99%。
也就是說,2020-2023年,冠捷科技均系宏海科技第二大客戶,2024年上半年系宏海科技的第三大客戶,四年一期合計與宏海科技交易額爲2.65億元。並且,冠捷科技的顯示類結構件主要銷往冠捷科技。
然而,2021-2023年,冠捷科技的營業收入及顯示器收入逐年下滑。
1.3 2022-2023年,冠捷科技的營收及顯示器收入連續負增長
據冠捷科技2021-2023年年報,2020-2023年及2024年1-9月,冠捷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爲685.56億元、705.74億元、618.83億元、545.97億元、410.65億元,2021-2023年分別同比增長2.94%、-12.32%、-11.77%。
2020-2023年及2024年1-6月,冠捷科技顯示器收入分別爲381.23億元、406.75億元、355.6億元、307.57億元、158.17億元,2021-2023年分別同比增長6.69%、-12.58%、-13.5%。
此外,2021-2023年,冠捷科技在全球顯示器領域市佔率第一。
可以看出,2021-2023年,宏海科技的大客戶冠捷科技營業收入及顯示器業務收入連續兩年負增長。而四年一期,宏海科技對冠捷科技的銷售額合計超2億元,並且,冠捷科技的顯示類結構件主要銷往冠捷科技。
二、建設項目上演“先上車後補票”異象,曾因未及時披露一致行動人變更被“點名”
合規管理是企業依法經營、防範重大風險的重要保障。宏海科技一項建設項目的投產時間或早於驗收時間,且宏海科技報告期內曾因未及時信披被“點名”。
2.1 2022年4月宏海科技“兩器項目”環評獲批,同年9月該項目通過環保驗收
據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此番上市,宏海科技共募集1.34億元。其中,1.02億元投入“熱交換器及數控鈑金智能製造基地建設項目”(以下簡稱“製造基地項目”)。
“製造基地項目”的實施主體爲宏海科技,總投資額爲1.5億元。並且,“製造基地項目”的項目備案號爲2308-420113-04-01-135857,環評批覆文號爲武環經開審[2023]127號。
據湖北政務服務網公開信息,截至查詢日2025年1月14日,“熱交換器及數控鈑金智能製造基地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爲宏海科技,項目代碼爲2308-420113-04-01-135857,總投資額爲1.5億元。
項目名稱、投資額、項目代碼、建設單位均一致,即上述湖北政務服務網披露的項目,與“製造基地項目”爲同一項目。
據“製造基地項目”環評,宏海科技的“製造基地項目”建設地點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科技工業園八區1號廠房、2號廠房。此外,1號廠房與2號廠房的西面系“蒸發器冷凝器兩器項目”(以下簡稱“兩器項目”)的實施地。
並且,2022年4月,宏海科技的“兩器項目”獲得批覆,2022年9月30日,該項目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也就是說,宏海科技的“製造基地項目”與“兩器項目”的建設地址均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科技工業園八區,其中“製造基地項目”位於1號及2號廠房、“兩器項目”位於3號廠房。
然而,宏海科技“兩器項目”的投產時間或早於驗收時間。
2.2 2022年4月30日“兩器項目”開始投產,次年宏海科技被列爲重點排污單位
據簽署於2023年12月29日的招股書,2023年3月1日,宏海科技被列爲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
據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宏海科技取得證書編號爲91420100771359775X003V的排污許可證。
據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平臺公開信息,2024年1月24日,宏海科技申領了自身“兩器車間”的排污許可證。此外,“兩器車間”的生產地址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科技工業園8區3號廠房。2022年4月30日,宏海科技的“兩器車間”投產。
對比“兩器車間”與“兩器項目”的生產地址可知,二者或爲同一個項目。即宏海科技“兩器項目”對應排污許可證中記載的投產時間或爲2022年4月30日。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規定指出,排污許可證中應真實填寫投產日期。
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總則》第四條,排污單位應按照本標準要求,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申報系統填報《排污許可證申請表》中的相應信息表。排污單位基本信息應填報單位名稱、是否需整改、許可證管理類別、郵政編碼、是否投產、投產日期。
即是說,宏海科技的“兩器項目”或於2022年4月投產,而“製造基地項目”環評披露,“兩器項目”的通過竣工驗收時間爲2022年9月。
2.3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定,未經環保驗收即投入生產將遭處罰
而相關規定指出,環保驗收通過後,相關項目纔可投產。
據2017年修訂且現行有效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或者在環境保護設施驗收中弄虛作假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大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或者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關閉。
不僅如此,報告期內,宏海科技因未及時披露信息而被出具監管函。
2.4 2023年8月,宏海科技曾因未及時披露一致行動人變更被處以自律監管措施
據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2023年8月1日,因實際控制人周宏的配偶王蔚於2017年2月23日通過做市交易持有宏海科技股份,成爲宏海科技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宏海科技未及時披露一致行動人變更公告,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對宏海科技及董事長周宏、時任董事會秘書夏五洋進行監管工作提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總的來說,2023年8月,宏海科技因未及時披露一致行動人變更公告被處以自律監管措施。此番上市,宏海科技募投項目“製造基地項目”的對應環評中披露,其一項建設項目“兩器項目”於2022年4月獲得環評批覆,並於2022年9月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然而,宏海科技的排污許可證顯示,“兩器項目”所在車間的投產時間或爲2022年4月30日。建設項目“兩器項目”是否上演先上車後補票異象,或值得關注。
三、子公司總資產與官方登記信息對壘或存超兩千萬元“缺口”,審計機構因執業問題被處罰
擬上市企業應加強財務報告編制相關風險與控制,保證財報真實、有效、準確性。宏海科技招股書披露兩家子公司的總資產,或與子公司的官方登記信息“對不上”,且審計機構在報告期內因執業問題被處罰。
3.1 2021-2023年招股書披露子公司泰國冠鴻總資產,與官方登記的數據或存差異
據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2020年11月5日,冠鴻光電科技(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冠鴻”)成立。其中,冠鴻光電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冠鴻”)持有泰國冠鴻99%的股份、宏海科技持有泰國冠鴻0.5%的股份、武漢宏海金屬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海金屬”)持有泰國冠鴻0.5%的股份。並且,武漢冠鴻及宏海金屬均爲宏海科技持股100%的企業。
換言之,泰國冠鴻系宏海科技合計持股100%的子公司。
據簽署於2023年12月29日的招股書及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2022-2023年,泰國冠鴻總資產分別爲1.5億元、1.69億元。
據宏海科技2021-2023年年年報,2021-2023年各期末,泰國冠鴻的總資產分別爲1.39億元、1.5億元、1.69億元。
可以看出,宏海科技在2022-2023年年報中披露泰國冠鴻的總資產,與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總資產一致。
而泰國冠鴻在泰國當地登記信息,或與招股書“對不上”。
據泰國商業發展廳官網公開信息,2021-2023年,泰國冠鴻總資產分別爲7.26億泰銖、8.58億泰銖、8.3億泰銖。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開信息,2021-2023年各期末,100元兌泰銖的匯率中間價分別爲523.08泰銖、496.47泰銖、482.25泰銖。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測算,2021-2023年,泰國商業發展廳披露泰國冠鴻總資產按各期末匯率換算爲人民幣約分別爲1.39億元、1.73億元、1.72億元,或比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分別多9.71萬元、2,299.61萬元、298.68萬元。
無獨有偶,宏海科技的另一家子公司也存類似信披異象。
3.2 招股書披露的泰國宏海2023年總資產,與官方登記數據或相差超兩千萬元
據簽署於2023年12月29日的招股書及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2022年3月,宏海科技(泰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宏海”)成立,其系宏海科技持股99%的子公司。泰國宏海2022-2023年總資產分別爲2,748.59萬元、4,269.29 萬元。
據宏海科技2022-2023年年報,2022-2023年,泰國宏海的總資產分別爲2,748.59萬元、4,269.29萬元。
可見,宏海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泰國宏海2022-2023年總資產,與宏海科技2022-2023年年報披露的數據一致。
據泰國商業發展廳官網公開信息,2022-2023年,泰國宏海總資產分別爲1.37億泰銖、3.15億泰銖。
根據《金證研》北方資本中心測算,2022-2023年,泰國宏海在泰國商業發展廳登記的總資產按各期末匯率換算爲人民幣約分別爲2,755.21萬元、6,534.85萬元,比與宏海科技年報披露數據或分別多6.62萬元、2,265.5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宏海科技此番上市的會計所因執業問題被處罰。
3.3 2023-2024年,宏海科技聘請審計機構中審衆環所因執業問題被“點名”
據簽署於2024年12月18日的招股書,宏海科技此番上市的會計師事務所爲中審衆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以下簡稱“中審衆環所”)。
據證監會廣州監管局發佈於2023年8月10日的公開信息,中審衆環所因出具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2019年審計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被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136.32萬元,並處以136.32萬元罰款。
據財政部公開信息,2023年4月28日,中審衆環所在審計時計劃階段未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未識別出企業無依據調整財務指標的舞弊風險等問題,相關注冊會計師被財政部處以警告的行政處罰。
據證監局雲南監管局發佈於2024年4月17日的公開信息,2024年4月11日,中審衆環所因在執行昆明雲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財務報表審計業務和2022年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中存對部分事項的風險評估不到位、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未恰當運用職業判斷、審計底稿記錄不完善等問題,被採取責令改正並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也就是說,泰國冠鴻及泰國宏海均系宏海科技控制的子公司,關於兩家子公司2022-2023年末的總資產,招股書披露的數據與兩家子公司在泰國官方登記的數據或存在差異,其中招股書披露泰國宏海2023年末的數據或比官方數據少超兩千萬元。而報告期內,宏海科技聘請的審計機構多次因執業問題被“點名”。在此背景下,宏海科技的信息披露質量或值得關注。
本文源自:金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