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自製低軌衛星升空 佈局太空通訊需求
鴻海集團的自制低軌衛星在臺灣時間12日搭乘SpaceX獵鷹火箭,從南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成功發射升空。美聯社
蘋果供應商鴻海集團(2317)自制的兩款原型低軌衛星,已在臺灣時間12日搭乘馬斯克旗下太空事業SpaceX的獵鷹火箭,從南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隊基地成功發射升空,爲鴻海集團在新世代通訊領域再下一城,也是臺灣首次由企業主導非地面網路的寬頻通訊衛星正式升空。
彭博資訊報導,鴻海集團低軌衛星PEARL-1H和PEARL-1C升空,象徵成爲鴻海集團多元化事業、跨入新領域的重要時刻。鴻海集團志在展現擁有衛星科技,希望切入日益增加的太空通訊需求。
SpaceX的星鏈(Starlink)低軌衛星聯網服務已製造併發射逾5,000枚衛星,但鴻海集團主要押注將能爲企業和政府客戶製造衛星。
鴻海集團與中央大學合作研發的這兩枚衛星,尺寸如揹包大小,重約9公斤,均搭載相機鏡頭、通訊裝置及其他設備。衛星升空後將在離地表520公里的高度,以每96分鐘繞行地球一次。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2019年上任以來,持續尋求事業多元化,包括聚焦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人工智慧(AI)、半導體以及新世代通訊技術。他接受彭博商周訪問時說:「我需要找到一些東西,使公司能在未來10~15年成長。」
加州顧問業者TMF Associates總裁法拉爾表示,相較於蘋果每季的iPhone代工需求多達數百萬支,也常推出新機,客戶下單訂購低軌衛星的時間可能隔很久,因此這項業務較難預測。
他說,對鴻海集團這類外包製造商而言,「除非你能在適當時機找到另一家公司,否則營運可能會非常艱難」,但政府訂單可望爲鴻海集團的衛星業務提供一些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