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旭投資董事長陸永濤:汽車向智能移動終端轉變 半固態電池應用可期
《科創板日報》4月18日訊(記者 陳美)4月12日,陸家嘴金融沙龍第六期聚焦“跨界融合,領航未來:資本賦能多領域創新生態” 順利舉行,上汽恆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永濤剖析了汽車產業的轉型發展,分享了恆旭投資的佈局及固態電池的發展前景。
汽車產業發展四大特點
陸永濤回顧,汽車產業發展分兩個階段:2015年前聚焦進口替代與技術國產化;2015年後,動力電池與智能算法突破,迎來電動化轉型,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帶來行業競爭壓力,產業面臨新轉型,需思考如何將核心技術和創新成果實現跨行業應用轉化。
當下,汽車產業呈現四大特點:一是跨行業技術滲透,家電行業發展經驗啓示了汽車產業要加速技術融合,借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二是產業內部技術革新與產品升級,智能網聯、新材料研發及整車性能優化推動產品力提升,創造發展機遇。三是汽車技術外溢明顯,兩輪車、高端自行車應用了汽車技術,行業思考覈心技術的“降維應用”,實現技術價值最大化與產業協同。四是跨界協同帶來戰略機遇,汽車與半導體等新興產業融合潛力大,數字模型、衛星通信已有協同效應,同時要挖掘用戶生態價值。
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60%,陸永濤認爲,汽車向智能移動終端轉變,車載消費生態形成,需整合新技術與整車製造體系。
在陸永濤看來,研究消費者需求是關鍵,汽車作爲消費品,把握消費者對功能、設計、智能化的期望,是投資決策的依據,能提高投資成功率。其次,面對人口紅利消退,勞動力成本上升,技術替代人力成爲趨勢。恆旭投資重點關注能夠將創新技術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企業,探索產業鏈跨界整合的創新路徑。
2026年底半固態電池將實現應用
在名爲《資本聚變場:解碼創新生態的跨界共振》的行業對話中,陸永濤指出,固態與半固態電池有望替代現有電池技術。固態電池研發艱難,其核心難題是解決電解液安全隱患,雖探索了很多技術方向,但商業化應用前景不明。國外有的企業投入大卻仍未成功。
上汽今年年底將在MG4車型上應用新一代固態電池,該電池爲半固態電池,臺架試驗續航約800公里,計劃2026年底正式應用。
成本方面,固態電池因省去電解液、優化材料結構,降低稀有金屬佔比,具有潛在成本優勢。不過目前未大規模量產,固定費用攤銷重影響了其優勢體現,隨着技術成熟與規模擴大,成本有望降低,屆時競爭力將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