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天然和帝斯曼聯合成立,A輪融資2億+,瞄準精密發酵與新蛋白藍海市場

2月25日,荷蘭精密發酵公司Vivici宣佈完成325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47億元)A輪融資,由Invest-NL和APG(代表養老基金ABP)領投,並得到了地區經濟發展機構InnovationQuarter以及現有股東DSM-Firmenich(帝斯曼芬美意)和Fonterra(恆天然)的支持。該輪融資將用於Vivici拓展新的國際市場,推出其第二款乳蛋白成分(乳鐵蛋白),並建立長期生產能力。

Vivici由全球化工巨頭帝斯曼以及全球乳業巨頭恆天然於2022年12月創立,並於2023年8月宣佈完成了天使輪融資。該公司專注於將帝斯曼的精密發酵專業知識與恆天然的乳製品技術相結合,再基於多年的聯合技術和應用程序開發基礎,加速無動物成分乳蛋白商業化。其總部位於荷蘭的代爾夫特生物技術園區(世界上最大的開放式創新中心),在NIZO食品研究中心(世界上最先進的食品行業研究組織之一)內還擁有乳製品蛋白應用實驗室。

在一衆生物製造企業中,Vivici創立時間雖然較晚,但其背靠恆天然和帝斯曼兩大全球巨頭,再基於其專有的蛋白質平臺 ViviteinTM,早在2024年2月,就推出了商業化產品發酵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供客戶購買,該產品還在美國獲得GRAS 認證。Vivici首席執行官Stephan van Sint Fiet表示,公司已簽署首批β-乳球蛋白的採購協議,並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重磅推出高價值乳製品蛋白——乳鐵蛋白,以精密發酵製造爲行業帶來更多降本增效的蛋白質產品。

01

“奶黃金”:10噸原奶提煉1公斤乳鐵蛋白

在全球消費者的營養認知中,蛋白質正在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Innova發佈《全球蛋白質市場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報告顯示,全球42%的消費者將蛋白質視爲最重要營養物質,僅次於維生素。同時,隨着植物基創新產品不斷涌現,約半數消費者表示對新型蛋白質技術持開放態度。其中,Vivici在接下來重磅推出的乳鐵蛋白,是人類和動物營養領域近年來最受矚目的成分之一,也是在近幾年才通過精密發酵技術實現了創新發展。

2022年8月,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TurtleTree宣佈生產出乳鐵蛋白,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精密發酵技術製造可持續乳鐵蛋白的公司。2023年5月,位於美國紐約的一家生物技術企業 Helaina對外宣稱,其研發的乳鐵蛋白即將步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準備階段。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精密發酵的技術平臺,以生產生物活性蛋白質。2024年12月,澳大利亞公司All G 成爲繼新加坡TurtleTree之後,全球第二家在美國獲得“GRAS”認證的無動物乳鐵蛋白公司。All G計劃將其乳鐵蛋白商業化,並預計其生產成本將低於乳製品來源的乳鐵蛋白。

行業頻傳捷報的乳鐵蛋白,原本是一種天然存在於牛奶和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對人體具有多種健康功能,廣泛應用於嬰兒配方奶粉、功能性食品和營養補充劑領域。全球約有一半的乳鐵蛋白用於嬰兒營養,而其在成人營養市場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此外,在臨牀應用上,乳鐵蛋白也從營養補充向精準醫療延伸,在免疫調節、抗菌、抗腫瘤、抗炎和抗氧化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免疫調節方面,乳鐵蛋白作爲先天免疫的關鍵分子,在炎症過程中發揮着核心作用。它能夠增強細胞毒性免疫,阻斷致瘤性炎症介質的受體,因此被視爲標準抗癌療法的潛在候選佐劑。

根據CBNData發佈的《2020進口母嬰消費趨勢白皮書》,乳鐵蛋白在天貓國際嬰幼兒營養品細分品類中的消費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近兩年含乳鐵蛋白的乳製品及奶粉品類的消費規模複合增長率超過300%。另有數據預測,全球乳鐵蛋白市場的價值預計將在10年內增長逾兩倍,將從2023年的2.47 億美元增至7.119億美元。

不過,傳統乳鐵蛋白的生產過程複雜且價格昂貴。通常情況下,要從10噸原奶中才能提煉出1公斤的乳鐵蛋白,其稀缺性和高昂價格不言而喻,國際市場上最貴時甚至能達到每公斤2萬多元人民幣。因此,乳鐵蛋白,也被譽爲“奶黃金”。Vivici如能按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順利推出基於精準發酵技術生產的乳鐵蛋白產品,將會成爲少數幾家掌握該新型產品商業化的企業,進入瘋狂發展的“奶黃金”藍海。

02

全面佈局乳蛋白產品,發酵乳清蛋白獲美國GRAS認證

Vivici並非只專注於乳鐵蛋白這一產品,另有數款產品也將快速商業化。據 Vivici首席執行官van Sint Fiet 介紹:“β-乳球蛋白和乳鐵蛋白之間存在技術和市場協同效應。在β-乳球蛋白和乳鐵蛋白的生產中,Vivici基於專有的精密發酵蛋白質平臺 ViviteinTM,使用相同的生產宿主,且採用相同的生產宿主和類似的上下游工藝,可大幅降低新產品的上市時間和成本。基於平臺型技術研發和生產的好處是,第二種蛋白質、第三種和第四種蛋白質的上市時間和上市成本將大大降低。”

早在2024年2月,Vivici就推出了首款商業化產品Vivitein BLG,一種發酵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據公司介紹,與傳統乳蛋白生產相比,Vivitein BLG在環境影響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包括降低86%的用水量以及減少68%的碳排放量。Vivici首席執行官van Sint Fiet 表示,“β-乳球蛋白以快速吸收而聞名,它含有 29% 的支鏈氨基酸和 16% 的亮氨酸,非常適合注重肌肉生長和恢復的健身愛好者。”

目前,Vivici 的 β-乳球蛋白已在美國獲得 GRAS 認證。該公司已獲得首批 β-乳球蛋白承購協議,其將瞄準蛋白粉、蛋白飲料、蛋白棒等應用,以及冰激凌、奶油奶酪、牛奶和酸奶等替代乳製品。此外,Vivici已經與首批客戶簽署了該產品的採購協議。

爲了應對β-乳球蛋白接下來面臨的產能問題,Vivici目前與歐洲的小型生產設施合作生產β-乳球蛋白,並已在比利時根特的Bio Base Europe Pilot Plant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試運行。該工廠擁有75000升的發酵罐,標誌着Vivici具備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能力。van Sint Fiet透露,公司還在北美尋找合作伙伴,以進一步擴大產能。

乳鐵蛋白則是Vivici重點推進的第二款產品,van Sint Fiet表示這款產品最快將於 2025 年下半年推出,最初將用於一般用途、食品和飲料,也可能用於個人護理和化妝品,逐步擴展到監管較爲嚴格的領域,例如嬰兒營養和易感人羣的食品。

03

精密發酵:市場將超600億美元,新蛋白生產下一片藍海

在一衆生物製造龍頭與明星企業中,Vivici 的出現並不算早,但是其憑藉精密發酵技術,在新蛋白領域快速獲得了官網認證,並獲得了商業化訂單。精密發酵技術的出現正在改變以乳鐵蛋白爲代表的新蛋白類產品的生產方式。

所謂新蛋白(Alternative Protein),是指通過推動技術變革和原料創新,所研發、生產和供應的,足以對標傳統畜牧業產出的動物蛋白產品的,乃至比其更安全、美味、平價、健康、高效、持續的新產品。新蛋白的生產包括植物蛋白加工、動物細胞培養和微生物發酵技術。其中,發酵技術以其高效的生產方式和廣泛技術應用而備受關注。它既能以加工食物爲目的培養微生物,以獲取微生物本身作爲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又可以將微生物合成的風味物質、酶、脂肪等物質加入植物基產品或細胞培養肉中。

而精密發酵技術,是發酵領域近年的發展重點。其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如酵母菌),無需依賴牲畜即可生產蛋白質。精密發酵爲新蛋白的生產提供了穩定的供應、一致的質量和更實惠的價格,從而真正釋放了以乳鐵蛋白爲代表的產品,在現有市場和新市場的潛力。其中,以精密發酵先驅Perfect Day公司爲例,其通過發酵生產出非動物來源的乳清蛋白,應用於冰激凌和奶酪等產品,不僅保持了傳統乳製品的口感,還顯著降低了水資源消耗,減少高達97%的碳排放量。

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測,2022年全球精密發酵市場規模爲19.3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638.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41.89%。根據公開消息,2021 年,海外新蛋白髮酵類公司已達 84 家,我國新蛋白髮酵產業達 13 家。

從數量上看,雖然我國佈局精密發酵新蛋白的企業較少,相較於歐美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但中國的精密發酵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逐漸成爲全球食品科技創新的重要參與者。根據《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發佈的數據,中國精密發酵市場的年增長率已達到25%。

此外,元育生物、昌進生物、德默特生物等佈局該領域的中國明星企業,均在近年獲得了融資。例如,元育生物在 2023 年宣佈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昌進生物在2023年宣佈完成A+輪融資;德默特生物在2022年宣佈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

在我國,近年來隨着合成生物學的興起,精密發酵已成爲我國食品安全政策中的一個新焦點。據悉,我國正在制定針對通過精密發酵技術獲得的新型食品及新食品相關產品的分類和監管措施。儘管精密發酵的新蛋白在分子層面上與自然中存在的蛋白具有生物等效性,並大幅簡化了生產過程,從而降低了成本,但目前市場仍由動物和植物來源的蛋白爲主導,精密發酵乳鐵蛋白尚未形成大規模市場。此外,消費者教育和供應鏈建設也面臨挑戰。但不難預見,在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攀升下,該行業爆發指日可待。

* 參考資料:

中國食品報,《精密發酵技術助力乳鐵蛋白創新發展》

生輝SynBio ,《中國僅4家佈局,精密發酵是新蛋白生產的下一個藍海?》

生輝SynBio ,《恆天然聯合帝斯曼創辦,初創完成3400萬美元融資,進軍乳鐵蛋白市場》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項目,或您的項目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發佈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繫;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羣,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