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指,強勢翻紅!金山雲暴漲超30%
全球大跌背景下,港股表現強勢。
2月3日,全球股市大幅調整,港股開盤也未能倖免,恆生科技指數早盤一度下跌超3%。不過,隨着人工智能和半導體概念的走熱,港股跌幅持續收窄,恆生科技指數盤中翻紅。截至收盤,恆指微跌0.04%,早盤一度跌超2%;恆生科技指數漲0.29%。
從全球範圍來看,今日日韓股市均大幅下跌,主要指數跌幅均超過2%,韓國KOSDAQ指數跌幅超過3%。歐股方面,歐股全線低開,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2%,德國DAX指數跌1.9%,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2%,法國CAC40指數跌1.5%。
AI、半導體雙雙發力
在今天的港股市場上,人工智能和半導體成爲“最靚的仔”,其中大數據概念漲幅超15%,半導體概念、雲計算漲超4%。
在這一輪漲幅中,金山雲和中芯國際貢獻巨大。其中,金山雲盤中一度漲超37%,收漲超31%;中芯國際漲超10%。
金山雲官網顯示,金山雲創立於2012年,作爲中國知名的獨立雲服務商,業務範圍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5月,金山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KC.NASDAQ);2022年12月,以介紹形式於香港交易所主板完成雙重主要上市(股票代碼:3896.HK)。依託金山集團36年企業級服務經驗,金山雲堅持技術立業,逐步構建了完備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和運營體系,並通過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與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有機結合,深耕行業,提供超過150種適用於互聯網、公共服務、數字健康、金融等領域解決方案,爲500+優質客戶提供高品質雲服務。
在去年11月19日發佈的三季報中,金山雲首席執行官鄒濤表示:“本季度,我們對‘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堅定信念及堅定執行繼續帶來強勁的業績。我們欣然宣佈,2024年第三季度營業額進一步加速增長16%,非公認會計准則EBITDA利潤率快速上升至9.8%。其中,人工智能業務持續擴展至人民幣362百萬元,佔公有云收入約31%。同時,由於我們全心全意投入小米及金山生態系統,並從電動汽車、LLM到WPSAI等領域發掘龐大的實質商機,我們來自生態系統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長36%。我們相信,我們正走上正軌並有動力在未來創造更多的成功。”
人工智能板塊方面,匯量科技漲超17%,盤中一度漲超20%;第四範式、百融雲、創新奇智漲幅超10%,速騰聚創漲幅也接近10%。
半導體板塊方面,除中芯國際外,宏光半導體、腦洞科技收盤漲幅均超9%,盤中均一度漲超13%。
在其他個股方面,騰訊盤中轉漲,“收復”400港元股價關口,早盤一度跌破400港元,收漲0.75%。阿里巴巴則在午後擴大早盤的上漲態勢,收盤漲幅超過6%。
AI應用從概念走向落地
據瞭解,金山雲等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熱離不開春節假期持續發酵的DeepSeek,這一國產大模型對海外科技界造成巨大震撼。
1月20日,DeepSeek開源DeepSeek-R1模型正式發佈,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性能比肩OpenAI1正式版。同時DeepSeek通過DeepSeek-R1的輸出,蒸餾了6個小模型開源給社區,其中32B和70B模型在多項能力上實現了對標OpenAI1-mini的效果。DeepSeek-R1 API服務定價遠低於OpenAI1。海外微軟、亞馬遜、英偉達、AMD紛紛將DeepSeek模型適配到自己的雲服務或硬件,美國總統特朗普稱DeepSeek給美國的科技行業敲響警鐘,彰顯了業界對DeepSeek技術實力的認可。
2月3日,華泰證券策略研究發佈報告稱,中美科技股估值在過去兩年分化顯著,AI發展水平或是關鍵。DeepSeek具有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行業對資本開支、應用場景等討論,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潛力,進而催化中美科技股價值重估。
國盛證券也表示,國產模型進步影響深遠,打開廣闊投資機遇,尤其是國產大模型技術的不斷進步帶來的變革令人期待。一是更低的成本讓企業在開發AI應用時,能夠以、更高的效率進行,有望加速國內AI應用從概念走向實際落地。DeepSeek開源的蒸餾小模型超越OpenAI1-mini也有望加速模型在端側落地。二是算力效率提高,AGI有望來臨。國盛證券認爲算力利用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有望加速大模型的進步,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大模型的訓練和部署門檻,有望激勵更多玩家入局大模型產業。微軟CEO引用“傑文斯悖論”,表示隨着AI的效率和可訪問性越來越高,將看到它的使用量猛增。大模型應用對算力的需求爲國產算力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三是投資內容更加豐富,包括互聯網大廠合作生態如軟件服務商;AI Agent各領域如SAAS;其他細分領域,計算機行業公司深度受益。
平安證券也指出,國產大模型持續迭代升級,應用落地步伐有望加速。近期,DeepSeek、Kimi、豆包密集發佈大模型產品更新。隨着DeepSeek、Kimi、豆包等我國國產大模型的持續迭代升級,我國算法能力及模型效果逐漸接近和趕超國際主流產品,國產大模型應用落地步伐有望加速。同時,美國宣佈“星際之門”項目,國內投資也有望提速。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則表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處於高速發展期,上游半導體硬件的發展主要牽動了2024年人工智能的投資熱潮。展望2025年,市場將更多目光轉向下游應用端,2025年將是AI終端應用爆發的元年。
目前,國內外大廠均持續快速更新迭代大模型,科技巨頭仍保持較高的資本開支強度,例如,微軟在2025財年(截至2025年6月財年)AI數據中心方面的開支相較2024財年大幅增長超40%;谷歌也表示2025財年AI領域投入有望實現比2024財年超58%的同比增長。
顏招駿認爲,針對中國而言,在“新質生產力”的政策支持和全球AI科技革命持續深化的共振下,“人工智能+”是2025年重要投資主線之一。國內各大廠預計也將繼續在AI領域高歌猛進。國內政策的推力也至關重要。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也將圍繞AI在金融、工業、教育、交通、軍事、醫療等應用領域逐步深化,相應帶來AI應用層面的投資機會。投資者會更多關注更快實現AI投資回報的應用端,例如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國內市場來看,在中美科技競賽和政策強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背景下,“國產替代”的AI算力產業鏈、終端硬件和相關供應鏈有望受惠國內AI大週期和政策支持的共振。
責編:萬健禕
校對:冉燕青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