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愛上澎湖?6月炎夏仍滯留10只 同框鳳頭燕鷗引關注
澎湖興仁水庫到六月底,仍記錄到10只黑面琵鷺停留。(安德生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愛上澎湖不想走?黑面琵鷺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列爲瀕危的保育動物,每年10月會從臺灣北方的韓國或中國大陸的東北地區,飛到臺灣西南沿海度冬,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左右,才陸續飛離臺灣。但現在已六月底,在酷熱的澎湖,仍有10只黑面琵鷺停留,甚至跟夏候鳥鳳頭燕鷗同框,就引發關切。
對此,澎湖鳥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可能是這批黑琵還沒到繁殖的年紀,尚不用返回繁殖地,因此選擇繼續停留在興仁水庫覓食。
澎湖興仁水庫到六月底,還可見黑面琵鷺停留,甚至跟夏候鳥鳳頭燕鷗同框。(民衆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黑面琵鷺2011年首度現蹤澎湖後,每年固定會在10月份現身,出現在山水溼地、菜園溼地及興仁水庫、天人湖等地覓食棲息,翌年1月份則飛往臺南曾文溪出海口,與其他族羣會合,雖然數量都維持在個位數,但相當穩定,也讓賞鳥人士認定澎湖是越冬的中繼站。
澎湖最多時曾有11只黑面琵鷺現身,2020年7只,2021年再將新高紀錄推向21只。但今年6月底了,澎湖仍能看見10只黑面琵鷺,連長期在澎湖進行鳥類調查的鄭謙遜,都表示沒有印象,黑琵從沒在澎湖待到6月份。
根據「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今年記錄到全球有7081只,首度突破7000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臺灣4169只,佔全球總數的58.9%,比去年多34只,仍是最大度冬地。不過,臺灣今年雖增加34只,但總數未超過2023年4288只的紀錄。
整體分佈數量來說,臺灣超過9成的黑面琵鷺度冬集中在西南沿海,以臺南市2439只最多,至於澎湖縣則有15只。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分析臺灣的黑琵分佈情況,近3年在臺灣的族羣增加有趨緩,總的數量變動不多,但各地數量比例有明顯波動,顯示黑琵會依據覓食條件移動,當中過往較少記錄到的彰化縣與澎湖縣,近3年有穩定記錄到,顯示黑琵在臺灣的度冬區域有持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