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水綿延十公里,非要等到引發輿情才“高度重視”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王學鈞
近日,多名網友發視頻反映,湖北雲夢縣縣城南部一條長約10公里的河流,河水又黑又臭,污染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網友“爆料”後,新京報等媒體迅速跟進,讓此事引起廣泛關注。
對此,當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雲夢縣生態環境局局長及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雲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聯合工作組開展調查覈實工作,併發通報承諾:相關情況及時向社會公佈。
面對輿情,不少地方表現得“後知後覺”,甚至麻木不仁。相比之下,當地的姿態要謙恭得多,積極得多。只是,這一姿態並不足以消解公衆對“黑水河”的追問。
被曝光的污染河段綿延十多公里,河水不僅顏色“烏漆嘛黑”,味道也刺鼻難聞。河水污染得這麼嚴重、這麼明顯,當地相關部門不該不知情。就算相關部門沒能及時掌握情況,當地居民也不會沒有投訴。就算當地居民沒有及時投訴,環保部門若能按相關規定開展常態化巡查,也不該對一段長達十多公里的“黑水河”視而不見。
有鑑於此,人們禁不住要問:這麼長一段河流被污染成了味道刺鼻的“黑水河”,當地相關部門爲什麼遲遲沒有采取行動?是真的不知情,還是假裝沒看見?沒有網友“爆料”、沒有引發輿情,這件事就不值得“高度重視”嗎?
被曝污染河段是雲夢縣城附近的西大渠。近些年,該渠的治理問題被多次提及,當地多部門都曾將西大渠作爲污染整治重點區域,以促進水環境生態修復。有報道稱,西大渠治污工程已經完成。既然如此,西大渠咋成了“黑水河”?是相關治污工程沒做好,還是治污之後監管不到位?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出在誰身上?
按照相關宣傳稿的說法,雲夢縣堪稱黑臭水體治理的標杆——創新採用“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物聯網雲平臺”的智能化治理模式,通過物聯網智慧水務技術,實現了對污水處理設備的遠程監控、智能調控和高效運維,徹底破解傳統治理中“分散難管、響應滯後、運維低效”的痛點,爲全國農村污水治理提供可複製的“雲夢方案”。
可就是在這麼一個“模範”地方,竟流淌着一段長達十多公里的“黑水河”。這簡直就是一種無聲的諷刺。
要想撫平輿情、擺脫尷尬,當地相關部門必須儘快對此事給出一個像樣的“說法”。這一“說法”不僅要如實告訴人們河流污染是怎麼造成的,還要如實告訴人們,河流污染者與監管不力者將面對什麼樣的追責。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