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認爲中醫僅10%精華,這個比例正確嗎?
關於中醫的精華與糟粕之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且頗具爭議的話題。
何祚庥院士曾說中醫“10%是精華,90%是糟粕”,此言一出,便遭到了很多人的攻擊,甚至是人身攻擊。在某些人眼中,中醫是完美無缺的,不存在絲毫糟粕,只能被讚美,不能被批評。
我曾經列舉了何祚庥院士的60項科研成果,可部分支持中醫的人卻對此完全否認。他們甚至聲稱,但凡何祚庥院士與人合作產出的學術成果都是虛假的,還荒謬地說何祚庥院士作爲政工院士,不過是“端茶送水”的角色。但何祚庥院士曾擔任過研究所所長、副所長等重要職務,從其履歷和工作內容來看,這種說法明顯毫無事實依據。僅僅因爲何祚庥院士提出中醫裡面存在不科學成分、有糟粕的觀點,這些人便將他所有的人生經歷與科研成就全部予以否認。這樣無視事實、僅憑個人立場就否定他人多年努力和成就的行爲,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也不利於學術觀點的理性探討與交流。
何祚庥對中醫有包容的看法。陳獨秀曾說中醫“1%的精華都沒有”,而何祚庥則將其提升了10倍,認爲中醫有10%的精華。在何祚庥看來,這是一種善意的評價,然而,他的這種善意卻被有些人解讀成了惡意。在屠呦呦時代,爲尋找治療痢疾的辦法,全國團隊從中醫土方中篩選了4萬多個方子,最終僅一例成功;若按此比例推算,中醫似乎只有1/40000是精華,不過這種計算方法並不完全正確。
其實,對於中醫精華與糟粕的比例問題,也許具體數字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們要明確中醫是精華多一點,還是糟粕多一點。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中醫是否存在糟粕呢?如果中醫沒有糟粕,那國家爲什麼要提倡中西醫結合呢?國家提倡中西醫結合,正是因爲看到了中醫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希望通過與西醫結合,去掉這些糟粕,進一步提升中醫的精華部分,從而更好地促進醫學的發展,爲人民的健康服務。
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中醫,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全盤否定。只有這樣,才能在傳承和發展中醫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在各類話題探討中,尤其是爭議頗多的中醫話題,或許暫時擱置爭議、理性思考更爲妥當。無論是中醫還是其他領域,我們都應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
其一,對於糟粕,要敢於直面並承認,對於優秀之處,也應給予肯定與弘揚,不迴避問題,不忽視閃光點;
其二,我們可以欣賞、學習國外的先進成果與理念,即“崇洋”,但絕不能喪失自我、盲目迎合而“媚外”,應在保持文化自信與民族尊嚴的基礎上,汲取外來優秀養分;
其三,對於高齡長者,像90多歲的何祚庥院士,我們不必過於嚴苛。儘管他的思維或許尚未達到純粹的理工科那般嚴謹與極致,但以其高齡仍積極思考、表達觀點,這份精神已實屬難能可貴,值得我們給予更多包容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