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說CUSPEA都是美方出的錢,孫博士還了中國墊付的500美元嗎

何祚庥夫婦訪談證明,孫衛東博士通過李政道CUSPEA項目留學美國的費用,都是美方出的錢。

那孫衛東算不算公派留學呢?我看不是。

百度上解釋,公派留學是非私人性質的留學行爲,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根據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選拔優秀人才出國深造的一條重要途徑,一般派往科技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院校。資助範圍包括-住宿費、伙食費、交通費、電話費、書籍資料費、醫療保險費、一次性安置費、交際費等,具體資助標準按教育部、財政部有關規定執行。

但孫衛東參加的CUSPEA留學項目中國這邊並沒出什麼錢,所以算不上公派留學。

CUSPEA全名是: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意思就是: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1979~1989年‬,一共‬10年,中國‬派遣留學生到美國攻讀物理專業研究生的‬計劃。

中國科大在介紹CUSPEA的歷史時說,“80年代初,中國留學生鮮有通過託福、GRE出國者,CUSPEA幾乎是中國學生留美的華山一條道(公派留學、拼爹的、裡通外國投靠海外關係的不算)。多項數據,包括中國科大官方採用的數字稱:CUSPEA錄取915人中,中國科大以237人(佔25.6%)居第一,大幅領先北京大學(206人)、復旦大學(126人)、南京大學(57人)、清華大學(34人)。”

從以上文字敘述可看出,CUSPEA不是公派留學,雖然都是留學,但分屬不同的項目或形式,當時留學的途徑有CUSPEA、公派留學、拼爹的、裡通外國投靠海外關係等,中國科大自己都做了區分,而且,他們學校通過CUSPEA出國留學的人數最多,超過北大清華。

再來看CUSPEA的留學費用由誰負擔呢?

讓我們從一本書《 CUSPEA 10年紀念冊》、和上海交通大學的記錄片,以及中國科學院理論研究所的院士何祚麻及其夫人的口述中,來進一步看怎麼說明CUSPEA這個項目的。

CUSPEA紀念冊中寫道,“當時是李政道教授親自擬定適合這種辦法的申請表格,學生填就後,直接寄交美國大學物理系,而無需按正常手續通過該大學的招生辦公室。1月即對錄取與否作出決定。實際上 CUSPEA 學生享有了優先錄取之利,因爲比常規美國大學物理系每年2月才討論審查研究生入學申請要早。”

而且,該書還特別說明,“美國接收學校 提供學生在學期間的資助以及助教或研究助‬理(R、A.)等職位。”可見,美國不僅負擔中國留生活在校吃住等費用,還提供一些工作崗位。難怪孫衛東博士說,他讀博期間,因爲花了美方的錢,所以要教課來抵扣自己的花費(大意)。

一篇1981年的備忘錄裡也寫到,“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試(CUSPEA)從 1982年起至 1985年,繼續進行4年。每年參加考試的人數定爲600~700人,從中擇優推薦給美國有關大學的人數爲100~130人。被接受的學生從第一年起,由美國大學免收學費並給予生活資助,在美國各大學研究院中將受到同美國本國學生同樣的培養。”

可見通過CUSPEA項目留學,中國留學生花的確實是美國的錢。

另一篇文章《CUSPEA出國記一一我的個人回憶》裡,是一個當時參加這個項目的留學生對起程赴美時的回憶文章,節選自《劍橋中國近現代留學史研究論文集》(美亞出版社,2018年)。

這名留學生告訴大家,當時生平第一次坐出租車和飛機,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臨行時,教育部的人做得很周到,可見其重視程度,他們在機場跟CUSPEA留學生見面時,親手把機票和護照交給他們,簽證呢,也已經替他們辦好,不再需要本人去領事館面談。

之後,教育部的人又發給每個赴美留學生500美元補助金,這筆“鉅款”,算是借給他們的“啓動資金”,屬於借款,只是不用付利息,本金還是要還的,後來那批人去美國後一兩年就還清了。

他們雖然屬於公派留學(這裡又稱公派),但是中國政-府實際上是沒有錢給他們。

500美元在當時是什麼概念?的確算得上一筆鉅款,要知道,1985年,全國平均月工資大約人民幣100元,以現在匯率算,這500美元一個人不吃不喝得工作35個月,就‬是‬得‬整‬整‬幹‬3年‬。

這筆錢也是限定用途的,就是專款專用 ,不能換成人民幣,只能換成“人民幣兌換券”到一個叫做“出國人員服務部”的專門機構置辦一些行李。於是通過CUSPEA留學的張俠同學,頭一回奢侈地用100美元“鉅款”買了衣物用品等,揣着剩下的400美元,踏上美利堅的土地,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我想,這位CUSPEA項目的經歷者說的應該具有代表性,並不是他一個人如此,那幾批CUSPEA留學生,當時中國墊了錢給他們用,作爲啓動資金,但是性質是借款,不是白用,他們去美國靠勤工儉學掙得一些錢,後來又還給了中國政-府了,就不知道孫衛東博士還了這筆錢沒有。

以上就是孫衛東博士說的“中美雙方共同出資”的意思吧,可‬見‬他‬並沒‬撒‬謊‬,很‬誠實。

記者就李政道促進的CUSPEA項目,對何祚庥‬夫婦進行了採訪(何祚‬庥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當時他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組織,他說李政道爲中國出了不少力,都是李政道安排的,安排的結果就是跟這些單位商量成立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

理論所派了大批中國學生到美國各個研究所去學,都是美方出的錢,因爲當時我們很窮,是李政道先生親手牽頭,組織了美國的幾十大所大學。

用何祚庥‬老先生的話說:“當時李政道面子大,他寫封信那些人都買賬啊”。然後中國學生都來考試,美方學校認爲合格了,就把合格的學生都收去。李政道先生全家動員,都寫信聯繫美方各個學校,當時還沒現在這麼方便可用email,都是一封一封推薦信、介紹信發出去,然後這些美方學校跟中國的學生聯繫去考試。

但是,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既然是美國出的錢(在CUSPEA實施的十年中,十年爭取到給近千位CUSPEA同學,在得到博士學位前,在美全部費用總額達近億美元),他們可能對這批學生有嚴苛的要求,比如像朱峰說的,孫衛東博士學習核物理,前提條件是要他加入美籍,而孫博士又特別喜歡核物理,沒幾年就‬入‬籍了。

還有人說由於中途出了“李文和間諜案”,美國對CUSPEA計劃進行調整,讓正在攻讀物理專業的孫衛東不得不改行攻讀計算機,孫博士其實是‬計劃調整的犧牲者‬,讓‬他‬壓力劇‬增‬產生抑鬱焦慮情緒,以至‬精神出現問‬題‬。

當然,CUSPEA項目中方給每位留學生500美元,就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每個人後來都還請了,即便還清了,國家還是殷殷期盼他們回來爲國效力的,據說,這批人後來也有像孫衛東博士沒有回來的,國家也沒有再追究了。

突然悲從中來,站在國家方,說多了都是痛啊!問起回不回鄉,孫衛東博士多次直言不諱說道:“還沒有考慮好,如果回去中國肯定要比呆在美國好纔回呀!”人是趨利的,當然選擇更好的生活也無可厚非,如果他因改專業產生抑鬱,其實他也是美國政策的犧牲者,我同情孫博士的病情,希望他早日恢復健康,只是心裡還是有點添堵,不是滋味,因爲我也愛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