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鵬站臺的飛行汽車缺的不是錢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飛起來。”

幾乎每一次何小鵬開發佈會,都不會忘了提一嘴小鵬匯天的飛行汽車。一定程度上,飛行汽車之於何小鵬和小鵬汽車,就像殖民火星之於馬斯克和特斯拉,令CEO的技術控人設和品牌的未來科技形象都得到具象化。

也許從任務難度上看,飛行汽車比不上要發射到外太空的星艦,但這不代表前者就很好實現,長期投入、技術突破以及政策支持缺一不可。現階段來看,何小鵬站臺的飛行汽車不缺錢,小鵬匯天7月15日官宣完成2.5億美元B輪融資;也不缺技術,按官方說法,“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到2026年就可以量產交付。

但相關證照和政策何時能亮綠燈,是飛行汽車目前最難飛越的大山。

飛行汽車,只能在指定園區飛?

提起飛行汽車,吃瓜羣衆們的想象可能是在馬路上堵車一言不合就起飛。如果你也是這樣想,那就需要好好管理一下預期了。

“‘陸地航母’是小鵬匯天‘三步走’策略中的第一步,主要應用於限定場景的飛行體驗和公共服務領域。”在2024年9月的小鵬匯天飛行汽車超前品鑑會上,源Auto在與小鵬匯天總裁趙德力的媒體專訪中瞭解到,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行業環境,飛行汽車目前都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和大部分消費者的期待有較大落差。

以小鵬匯天計劃在2026年量產交付的“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爲例,其產品形態是一輛四座車裡裝着一臺兩座飛行器。需要起飛時,飛行器藉助自動分合機構可以在5分鐘內將從車廂卸下。

這意味着小鵬匯天的第一款飛行汽車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在“陸地航母”停車點周圍飛行。據官方在小鵬匯天飛行汽車超前品鑑會上發佈的信息,“陸地航母”的飛行體在交付時只能在飛行營地範圍裡飛行。

所謂飛行營地,指的是大多選址在覈心城市周邊或經典旅行線路之中的景點。“陸地航母”量產交付時官方簽約的飛行營地或達到200個甚至更多。

至於真正能滿足普通消費者期待,實現門到門、點到點城市3D立體交通的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按小鵬匯天官方的說法,這是“三步走”戰略中的最後一步。從戰略第一步“陸地航母”的進度看,這個“三步走”戰略的時間跨度或動輒10年甚至更長。

現階段,小鵬匯天的“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還卡在飛行器證照申請審覈上。據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需要獲得TC、PC、AC三證齊全才能上市銷售,5月9日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體部分的PC(生產許可證)申請獲有關管理局受理,加上去年已經進入申請受理階段的TC(型號合格證),現在還差AC的取證工作還沒動靜(單機適航證)。

“計劃在2026年下半年取得適航證。”趙德力在小鵬匯天飛行汽車超前品鑑會後告訴源Auto。值得一提的是,小鵬匯天官宣去年已經進入申請受理階段的TC型號合格證,截至發稿仍未更新審定狀態,這是三證中申請難度最大的一張證件。

與此同時,趙德力還表示希望有關部門對國家低空飛行相關政策進行調整,例如將規定高度內的低空飛行由審批制放寬爲報備制。

不難看出,資質審批通過和監管政策放寬,成爲小鵬匯天最急不可待的時機。

並非小衆賽道

雖然飛行汽車是一個極具未來色彩的賽道,但目前已經不能再被稱爲小衆賽道。小鵬匯天不是這條賽道上的唯一選手,也不一定是領跑者。

據源Auto不完全整理,光汽車圈裡內已經官宣進軍飛行汽車的中國車企,在小鵬之外就有5家,包括吉利、廣汽、一汽紅旗、長安和奇瑞都表示正在研發飛行汽車,且將在2025年內啓動試飛等實質性技術驗證工作。如果將範圍擴大到全世界,包括波音、空客、現代汽車等製造業巨頭都對這個賽道虎視眈眈。

相比小鵬匯天,這些競爭對手的進度並不落後太多。例如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沃飛長空,其便計劃在2026年完成TC型號合格證取證,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GOVY AirJet則計劃在2025年啓動適航認證。

甚至,也有比小鵬匯天進度更快的選手。

“億航智能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天器已經獲得全球首個載人eVTOL產品型號合格證(TC)、標準試航證(AC)、生產許可證(PV),加上今年獲得的首批運營合格證(OC),目前已經可以在廣州和合肥的相關運營點提供商業載人服務。”5月28日,億航智能方面告訴源Auto。

億航智能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天器,可以看作小鵬匯天“陸地航母”的飛行器競品,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億航智能EH216-S的漿翼不能摺疊收納。換言之,億航智能現階段的“飛行汽車”,更加不“汽車”。

但這也不妨礙行業將其視爲技術領跑者,2024年12月,長安汽車便官宣與億航智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製造飛行汽車。億航智能負責飛行,長安汽車負責汽車,這對組合的競爭力顯然不比小鵬匯天差。

有消息稱,小鵬匯天在去年開啓“陸地航母”預售後,已經收穫4000張訂單。考慮到“陸地航母”的預售價是200萬元以內,這對於目前在新能源車領域卷得死去活來的一衆車企來說,是營收規模非常不錯的增量市場。

而這,也意味着車企從新能源車捲到飛行汽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