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川普權力再大 比不上全球消費者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 童子賢】

川普政治談判宛如直播秀,素人政治家擺脫過往外交禮節,也不同於傳統的嚴謹談判,因此更增加了世局的複雜性。

幸運的是(阿Q式的思考),全球企業包括美國跨國企業、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都正同時面對難以捉摸的川普,而不是隻有臺灣產業獨自承受。

臺企在川普狂潮下如何生存?

首先,短期現象用短期方法解決、長期現象用長期方法解決;其次,檢視自己的經營基本條件來做出決策。

科技產業的發展要素爲資金、技術、訂單、消費市場、製造基地。第一項的資金,臺灣相當充裕,不成問題;最後一項的製造基地,中美貿易戰後,原本在中國的臺廠,已有三至四成產能逐漸分散到泰國、越南、印度、墨西哥,甚至迴流臺灣。

至於技術、訂單、消費市場這三個要素,臺灣科技業與美國的技術、訂單、消費市場的關係都十分密切。臺灣與矽谷所在的舊金山灣區,早已形成科技走廊,被稱爲「灣與灣的合作」。

因此審視現實因素,當前臺灣科技產業順應現實(川普狂潮),跟着美國政府政策方向走,即使只是爲了應對「短期」政策,也尚屬理智選擇。一種短期先跟上去,長期再觀察未來走勢的務實選擇。

高階服務業太好賺,誰要去做工人?

21世紀的今天,情勢已經不同了,美國製造業僱用勞動人口僅佔非農人口的8%。因爲過去50年,美國高階服務業崛起,吸納了最多菁英人才,同時也是商業體系中「獲利豐厚」的領域。根據2022年統計,美國各產業GDP佔比約爲農業1%、工業17.6%及服務業81.4%。

高階服務纔是美國富裕的基礎,是「贏的方程式」。論商品貿易量,中國的確已超越美國,但若加上高獲利的服務貿易,美中的貿易總額其實在伯仲之間。

美國患了「富貴型」荷蘭病

從服務業角度,美國高價值、高獲利的服務業數十年來蓬勃發展,包括影視、娛樂、科技、半導體設計、電子商務平臺、跨國金融、速食餐飲、快捷郵遞衛星通訊,甚至高等教育……,都獨步全球,爲美國人民帶來豐厚所得。

服務業帶來的富裕,對內排擠了製造業的就業意願,對外使美國製造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美國製造的某些工業產品國際競爭力下滑。

也就是說,並非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更不是臺灣「偷走」了美國的製造業。

美國人均GDP高達8.277萬美元,跟其餘國家比,代表美國工人薪資約是德國的1.5倍、日本的2.5倍、墨西哥的6倍、越南的19倍、印度的33倍。

當同一部汽車分別被美國或其他地方製造出來,如果品質差不多,試問消費者,你會買偏貴的美國汽車,揚棄日本、墨西哥制的汽車嗎?

全球消費意願,總統也難撼動

經濟學家海耶克曾說「市場比政府聰明,」消費者要掏口袋時,比政府聰明。

全球經濟的流動與走向,不是服膺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而是掌握在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上,這和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

歐洲、非洲、亞洲消費者肯不肯掏荷包買美國製造的產品,是權力強如美國總統也無法改變的現實。

因此許多人難免懷疑,川普的政策影響力是否只限於任期這4年?之後就人走茶涼?

【延伸閱讀】

道瓊崩1679點、費半暴跌9.8%,全球股災怎麼辦?傳奇投資人開示

美股再跌2231點,兩天蒸發217.5兆,巴菲特說話了嗎?

對等關稅重擊,臺股吞史上最大跌幅!第二季哪些股票可以買?AI股爲何不能碰?

對等關稅核彈級風暴,臺灣經濟不保3、臺廠靠哪兩套劇本求生?

Netflix上架多部《名偵探柯南》劇場版!該怎麼選?終極挑選指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