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補身體水分並非最有效? 專家曝「2類飲品」保濕效果更佳

充足的水分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關鍵。示意圖/ingimage

夏日炎炎,許多人習慣猛灌白開水補水,但你知道嗎,「只喝水」其實效果未必最佳。研究指出,含有少量糖分、蛋白質或電解質的飲品,反而在體內停留時間較長,能延長水分吸收時間,達到更好的保溼效果。

根據CNN報導,英國聖安德魯大學醫學院教授莫漢(Ronald Maughan)領導的研究團隊,比較了多種常見飲料的補水效能,發現水雖能快速解渴,但牛奶、電解質飲等含營養素的飲品,反而能更有效維持體內水分。

研究指出,飲料的補水效果與兩項因素有關:一是飲用的總量越多,越能迅速進入血液循環並補充水分;二是飲品的成分結構,會影響胃排空的速度,進而延長水分留存時間。舉例來說,牛奶因含有乳糖、蛋白質與少量脂肪,能減緩胃排空,加上富含鈉,能「抓住水分」減少排尿量,因此比純水更具補水力。

這項機制與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原理相似,透過糖分、鈉與鉀等電解質的平衡,幫助身體更有效儲水。營養師梅潔姆達爾(Melissa Majumdar)表示,這與過去所知的原理一致,「電解質有助維持水分,飲料中的熱量則能延緩排尿時間。」

不過,研究也提醒,補水效果並非「糖越多越好」。含糖量過高的飲品,像果汁或汽水,進入小腸後會因滲透壓作用,反而從體內「拉水」進入腸道稀釋糖分,導致體內水分流失。同時,這類飲品的高熱量也容易造成額外負擔,對於補水效益有限。

至於常見的咖啡與酒類是否能補水?研究指出,咖啡是否利尿取決於攝取的咖啡因量。一般含約80毫克咖啡因的黑咖啡(如超商中杯美式),補水效果與水相當。若能加入些許牛奶,或改喝拿鐵類飲品,反而能幫助水分在體內停留更久、提高保溼效果。

莫漢強調,一般情況下,只要身體有感到口渴,就會自然補足所需水分,不需過度計算飲品選項。不過對於「長時間運動」、「在高溫環境中久待」,或「需長時間專注」的工作者而言,選擇適合的飲品補水方式仍有其必要性。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