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也要吃飯」 起底少林寺CEO釋永信億元商業帝國
釋永信出席活動。(取材自鳳凰週刊)
作爲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寺院之一,千年古剎少林寺應是佛門淨地,卻因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捲入塵世紛爭。對照10年前相關舉報全都查無實據,這次,這位中國首位擁有MBA學位的方丈,看來很難再次全身而退。
釋永信與弟子。(取材自微博)
少林寺官網7月27日證實,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第二天,中國佛教協會就以「所作所爲性質十分惡劣,嚴重敗壞了佛教界的聲譽,損害了出家人的形象」註銷了釋永信的戒牒,震撼了佛教界和海內外。從一名農家子弟成爲名震天下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一手打造少林寺商業帝國,也引來佛門清淨之地是否已淪爲逐利的工具的質疑。釋永信離開後的少林寺,是否走出袈裟之下的信仰困局,引發關注。
據鳳凰網「風暴眼」報導,7月26日,網傳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帶走調查。7月27日,少林寺官網證實其住持釋永信涉嫌挪用侵佔項目資金寺院資產,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正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7月28日,中國佛教協會註銷了釋永信的戒牒。有關釋永信涉及貪腐和情色的傳聞與舉報,在不到3天內似全都實錘,
在執掌少林寺26年的時間裡,這位身披袈裟的「CEO」,將少林寺從深山禪院打造成橫跨文旅、影視、食品的「商業帝國」。如今,伴隨釋永信「被帶走調查」的持續發酵,少林寺商業化發展迷霧重重。
釋永信與弟子拍視頻推廣「武術禪」。(取材自微博)
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海外宣傳海報。(取材自微博)
農家少年 帶少林寺翻身
1965年,安徽阜陽穎上縣一個名叫劉應成的男孩呱呱墜地。誰也不會想到,這個農家少年日後會成爲名震天下的少林寺方丈。1981年,年僅16歲的劉應成懷揣着對武術的嚮往,隻身來到河南登封少林寺。當時的少林寺破敗不堪,寺內只有十餘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全然不見武俠小說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盛況。劉應成拜在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長老門下,得法名「永信」。
作爲當時寺內最年輕的弟子,釋永信19歲被推舉進入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員會,22歲接任管理委員會主任,成爲少林寺的實際掌舵人。1982年,電影「少林寺」以1毛錢(人民幣,下同)票價創下1.6億票房神話,讓這座千年古剎第一次嚐到「流量經濟」的甜頭。爲捍衛「少林」IP,1994年,釋永信率先以法律手段維權,控告「少林寺牌火腿」侵權,成爲中國宗教界名譽權訴訟第一案。
1996年,釋永信迅速爲少林寺註冊域名並建立官網,成爲最早擁抱數字化的宗教機構之一,而網站不僅發佈寺廟動態,更公開「易筋經」、「洗髓經」等少林經典,以「武功秘籍」爲噱頭,迅速吸引全球武術愛好者關注。
1997年,釋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這是中國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此後,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涉足文化、餐飲、藥品、服飾等領域,逐步構建起一個橫跨多產業的商業生態。
釋永信在經營理念上絲毫不輸嗅覺最敏銳的商人。(取材自微博)
宗教+商業 和尚也要吃飯
少林寺一直被譽爲是「武術的起源地」。釋永信曾說,和尚也要吃飯,這是他力推少林寺商業化的初衷。在外界看來,釋永信像CEO一樣經營着少林寺。如今,「少林」二字已成估值數十億的文化IP,從遊戲授權到聯名月餅,商業觸角無孔不入,形成了獨特的「宗教+商業」模式。
少林寺的商業化進程始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知和保護。2008年成立的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爲這一進程的核心平臺,由中國嵩山少林寺100%全資控股。
文化旅遊是少林寺最核心的收入來源,少林寺通過「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等實景演出、武僧團全球巡演以及海內外武術培訓學校,將少林功夫打造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檢舉風波升級。(取材自澎湃新聞)
文化、地產、餐飲…一手包
釋永信的商業化手段多元且大膽。除了對外直接投資控股,還通過註冊公司和商標,發展「功夫」經濟,包括買地,賣藥,開發網遊,在淘寶開店,以及對其他寺廟進行託管等,商業化運作十分嫺熟。2003年釋永信重啓的少林藥局,在傳統秘方基礎上開發出活絡膏、少林靈芝茶等產品,2019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2021年少林寺入駐抖音,其個人帳號半年粉絲破千萬,直播帶貨首秀即創下500萬元銷售額。
釋永信也一直在策畫撬動海外市場,1999年率武僧團登陸英國白金漢宮後,少林武僧團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場,每場演出收入從初期的10萬美元升至近年的50萬美元。在知識產權運營方面,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商標局中國商標網的數據,截至2022年,中國嵩山少林寺申請的商標已經達到706個。
商業的成功,也帶來了信仰的困境。從少林寺山門到商業版圖,釋永信用30餘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橫跨文化、地產、餐飲的「佛門商業帝國」。
當少林寺的門票價格日益高昂,寺院關聯公司斥巨資競拍商業用地,公衆開始質疑,佛門清淨之地是否已淪爲逐利的工具?儘管釋永信曾表示,商業化是爲了更好地弘揚佛法、保護寺院文物,但巨大的利益鏈條和頻繁的商業活動,或引發新的猜想。
釋永信這次能否全身而退,引發關注(取材自鳳凰週刊)
佛門、地方政府 利益拉扯
2015年,一位自稱曾是少林弟子釋正義的人在網上「實名舉報」釋永信與多女子關係複雜、侵佔資產等七大問題,有關部門後來查無實據。少林寺和嵩山景區管委會也曾因分錢不均產生積怨,佛門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至今未息。2022年,少林寺關聯公司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4.52億元競得鄭州商業用地,雖然後續少林寺退出了該公司股東行列,但「進軍房地產」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2015年2月,「少林寺將在澳洲建四星酒店和高爾夫球場」等消息引爆國內外網路媒體,再引發對佛寺「清心寡慾」原則的質疑。目前,少林無形資管投資的公司仍存續的有7家,8家被註銷,1家被吊銷。
釋永信曾表示,禪宗提倡看破、放下,一切事情都是心所引起,管理好心是對社會、人類、自己、家庭的最大貢獻。如今,當袈裟下的商業帝國愈發龐大,信仰與金錢的界限日益模糊,他又該如何真正「放下」?
釋永信的命運尚未可知。(取材自鳳凰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