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辯論正方炮轟還在用核燃料棒 恐嚇人民
核三重啓公投第4場發表會13日於臺視登場,正方代表民衆黨立委黃國昌(中)與反方代表自學團體「暖暖蛇共學團」畢業生吳亞昕(左)闡述意見。圖右爲主持人中選會委員吳容輝。(中選會提供)
中選會9日舉辦第4場823核三重啓公投意見發表會,正方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對上反方公民代表吳亞昕,由於黃國昌過去曾主張廢核,吳亞昕以此質疑他「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接受」;黃國昌則強調,目前全球核廢料處置已有新技術,用過的核燃料棒並非不能處理,只是民進黨不願意面對。
黃國昌表示自己曾參與反核運動,非常瞭解社會疑慮,因此不僅查閱多數國家重新擁抱核能的文獻資料,也向產業界、環保界人士請益,第一個問題就是「核燃料棒要如何處理」,但民進黨政府最惡劣的是拿「用過的燃料棒放誰家」恐嚇人民,卻從沒檢討過去8年完全執政的怠惰。
他提到,最終處置的問題困擾臺灣很久,現在科技已有解方,全球核廢料處置有一項嶄新的技術爲深孔地質處置(DBD),已是主流選項,在國際間已獲得實證,展現出高度安全性與可行性。
黃國昌解釋,相較傳統深層地質處理(DGD)需在地下500公尺建造大型坑道,施工困難成本高昂,DBD則用鑽井技術將高階核廢料注入地表下3到5公里深的結晶岩層,利用天然地質屏障長期隔離,不僅節省空間、減少施工風險,也大幅降低人爲入侵可能性,對於地狹人稠、地質多樣的臺灣來說,DBD是政策上的轉機。
他強調,用過的核燃料棒絕對無須「放家裡」,在最終處置前可安全地存放核電廠內,乾式儲存的存放年限至少40年,且用過的核燃料棒並非不能處理,只是民進黨不願意面對,政府的怠惰已讓臺灣落後世界一大截,現在已有新技術,不能再用過去的恐懼來否定未來發展。
吳亞昕則質疑,黃國昌2018年擔任「以核養綠」公投的反方代表,當時也認爲核廢料難以處理,如今支持重啓核三,但現今核廢料的處理條件與2018年一樣,「是因爲核廢料的風險變小了,還是因爲(黃國昌)政治立場改變,風險就能夠被接受了?」
她說,核廢料的處理還是隻能跟2018年一樣,仍只能放在覈電廠內,也還沒有找到最終處置場,就是因爲沒人想放在自家隔壁,臺東達仁鄉和金門烏坵鄉過去雖一度在選址名單上,但因當地人反彈聲太大而遭杯葛至今,盼黃國昌能夠明確的告訴大家「核廢料究竟要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