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融合發電贏得第二張購電協議 Google 承諾向 CFS 買電
CF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Bob Mumgaard(左)在2023年與義大利石油集團ENI執行長Claudio Descalzi 簽署合作協議時的檔案照。 美聯社
美國科技巨人Google已經同意在2030年代向計劃中的核融合電廠購電,是這個新興能源領域拿到的第二宗購電協議。
根據週一發佈的聲明,Google承諾向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公司計劃在維吉尼亞州設立的核融合發電廠,透過多年購電協議,購買200MW(千瓩)電力。
CFS總部位於美國,公司2021年向包括Google在內的投資人籌集了創紀錄的18億美元資金。寄望這座發電量400MW的電廠,能成爲第一個連結電網的核融合發電站。
金融時報指出,自1950年代以來,科學家一直試圖經由原子融合來生產清潔能源。CFS被認爲是數十家致力核融合發電公司當中,最有優勢的一家。這些核融合發電公司正在競相完善技術、開發出具商業可行性的機器設備。
CFS目前正在麻州建設一座示範性的電廠,目標2027年啓用;CFS希望爲Google提供電力的電廠,可以在2030年代初完成發電準備。
CF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Bob Mumgaard強調,雙方的合約不是隨便訂個日期、內容空泛的計劃,「我們生產電力,而他們有義務要購買。」他認爲,Google的支持向投資人社羣和供應鏈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核融合發電的商業應用愈來愈有可能實現。Mumgaard也同意,購電協議將幫助公司後續的資金籌募。
Google已同意在下一輪募資時,增加對CFS的投資,並簽署了未來從CFS其他電廠購電的選擇權。
大型科技公司正在競相確保能夠獲得足夠的電力,來支持大量擴展的資料中心驅動人工智慧(AI)系統。
微軟(Microsoft)2023年與另一家核融合公司Helion簽訂了一項購電協議,Helion是OpenAI共同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公司。當時兩家公司表示,Helion的50MW發電量核融合電廠,預計2028年上線發電。
核融核發電的前景令人期待之處,在於不會產生長期存在的核廢料,也沒有碳排,而且在融合反應的過程中,只需使用一小杯氫同位素,就足以爲一棟房屋提供數百年的電力。然而,懷疑者仍然認爲,核融合的商業化仍然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