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新生天橋橋體提案放大安森林公園 裡長反對憂遊民聚集

北市和平新生天橋去年11月拆除,引發民團不滿抗爭,質疑未溝通強拆天橋。市府今開意象設置研商,民團提案將拆卸後橋體放大安森林公園內,讓天橋「再生」;不過有里長、居民反對。記者林麗玉/攝影

北市和平新生天橋去年11月拆除,引發民團不滿抗爭,質疑未溝通強拆天橋。市府今開意象設置研商,民團提案將拆卸後橋體放大安森林公園內,讓天橋「再生」;不過有里長、居民反對,表示有涼亭就會有遊民在那邊睡覺、大便。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秘書長賴素燕也表示,對於新生和平天橋後續橋體再生這件事,她尊重,但因基金會是推動公園友善生態,天橋原本在公園外圍,以認養單位角度不希望遺構放公園內,尤其大安森林公園是鳳頭蒼鷹育雛的地點,屬「生態敏感區」,不能是排除生態的影響性。

天橋橋體再利用提案小組提案人呂冠緯表示,對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流浪漢等問題,其實他們之前都已有預期會被討厭,也知道今天會議不會有結論,選址部分還是會有不同聲音,不過小組也不堅持和平新生天橋橋體放置在哪裡,都還是可以再討論,看看是否可以有其他盤點出來哪裡,但是否不要先反對未來的可能性。

和平新生天橋拆除後,北市府今天召開城市記憶意象事宜會議,北市府規畫是參考紅樓、北門牌面意象,將天橋的興建沿革在大安區公所前、及大安森林公園8號出口處,設置紀念告示牌、重疊影像牌面等方式紀念,站在透明材質的宅牌面,以彩繪橋身讓民衆站在重疊影像牌前,可以重現新生和平天橋原有樣貌。

民團發起的再利用提案小組則是提案,鋼構橋體再利用提出三方案,包括公園遊憩設施、多元新生空間、公車候車亭等,放置地點提案可以在大安森林公園南側在風災樹倒區、及大安森林公園七號出口前方公車亭。

在地沈姓里長表示「我們堅決反對」,因爲沒有在這邊當里長的不知道痛苦,對里長來說,只要有涼亭就會有遊民,就會在那邊睡覺、大便、丟垃圾,趕都趕不掉,如果依照民團提案的提案會有遊民、會佔用空間,看要放在哪個位置都好,但就是不要放在大安森林公園。

也有居居民認爲,今天的討論多是文史工作者,應該找更多在公園運動、使用公園的民衆,一同加入討論。另名何姓民衆認爲,天橋當初要拆相信北市府就有相當的考慮,不過既然已經拆了,不反對有些要遺構再生,但不要忘記大安森林公園是種花種樹的地方,若是封閉空間有遊民會問題更大。

今天的會議結論,北市工務局副局長張鬱慧表示,目前三塊三米高相當於一層樓的橋體現在就是會繼續保存,還沒有共識的部分是選址地點,因這三塊大小爲10米乘4米,選址會牽涉到三塊橋體大小能不能變形,如要做成公車亭可能會需要變形,未來只要選址確定,就會循公民參與等方式,後續以委託案處理。

至於去年底陸續新生和平天橋、中正文林天橋、承德敦煌路天橋拆除後,臺北市接下來還有行政院、銘傳國小等8座天橋,也會在3年內陸續檢討存廢,會配合人本交通政策,將依橋齡年限全面檢討存廢。

北市和平新生天橋去年11月拆除,引發民團不滿抗爭,質疑未溝通強拆天橋。市府今開意象設置研商,民團提案將拆卸後橋體放大安森林公園內,讓天橋「再生」;不過有里長、居民反對。記者林麗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