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清豐檢察“風箏門診”爲青少年撐起“法治綠蔭”
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通訊員 王豔華
“孩子,在學校有什麼煩惱嗎?怎麼就厭學了?”
“感覺學習壓力大,學習難度大,上課聽不懂老師講什麼。”
這是近日在河南省清豐縣人民檢察院“風箏門診”,未檢幹警與一名初中生的對話。
針對孩子的煩惱,清豐縣檢察院未檢部門迅速聯繫其家長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交流,爲其量身打造一套全新的學習計劃,包括因材施教、開展個性化輔導、送教上門等措施。
“近年來,清豐縣檢察院把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以‘風箏+’搭臺、‘門診+’開方、‘檢察+’聚力爲抓手,藉助‘風箏門診’,對前來‘就診’的家長和孩子給予教育幫扶,爲青少年健康成長撐起‘法治綠蔭’。”3月27日,清豐縣檢察院檢察長楊斌介紹說。
清豐縣檢察院推動“風箏門診”入駐縣綜治中心,縣委政法委牽頭成立由檢察、教育、團委、婦聯等11家單位共同參與的“風箏護未成長”領導小組,明確587名專職司法社工、18名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爲聯絡員,搭建以“風箏門診”爲樞紐,相關單位參與,以司法社工、法治副校長爲觸角的“風箏+”大綜治平臺,建立定期調度、會商研判等制度,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精準幫教、法律諮詢、心理疏導、行爲矯治、困難救助、就業指導等服務。
在“風箏門診”,清豐縣委政法委整合檢察官、心理諮詢師、律師等專業力量,組建門診專家庫,提供全鏈條“診療”服務。專家“坐診”,由“坐診”專家向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諮詢、心理疏導、行爲矯治等服務,對於“坐診”專家不能解決的複雜問題,由縣綜治中心進行分類交辦,形成“問題、對策、責任、時限”四項清單,並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工作進展,研究疑難問題,探討未成年人保護新途徑、新辦法。同時,通過上門“巡診”,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家庭、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引導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愛未成年人,把“保護、教育、管束”一體落實到位,最大限度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