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寶豐縣:“小魔術”變出了大產業

農民日報訊(郭明遠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範亞旭)近日,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趙莊鎮產業園,一輛輛滿載着魔術道具、特色產品的貨車,駛出園區,分赴全國各地。

“如今,我們這裡的小魔術已成爲大家致富的‘金鑰匙’,還帶動了好多產業落地生根!”趙莊鎮文化站原站長黃振華說。

20世紀80年代,趙莊鎮羣衆利用農閒時節,外出搭棚表演、靠賣門票發展經濟,輻射帶動了周邊肖旗、石橋、商酒務等鄉鎮魔術產業發展。2012年,寶豐縣擁有民間魔術表演團體1400多個,從業人員5.5萬餘人,並催生了當地的道具、音響、服裝等十多個產業興起,全縣民間團體演出收入達6億元。

多年來,大家在出外表演魔術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智慧,但隨着社會進步,網絡的發展,單靠傳統魔術表演賣門票發展經濟,已失去了優勢。面對新的變化,如何更好地促進魔術產業發展?

在前進的道路上,寶丰人借鑑祖上老藝人撂場子,賣針頭線腦的啓示,轉變思路,採取表演魔術不賣門票,只賣產品的方式。這一嘗試打破了發展瓶頸,但因所進商品貨源遠、環節多,本地沒有小商品批發市場和物流等原因,造成成本大,利潤薄,產業發展後勁不足問題。

鑑於此,寶豐縣在趙莊鎮建起了小商品批發市場、中國最大的農村圖書批發市場、漁具電商產業鏈供應基地等,出臺了電商發展規劃和漁具電商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引入了配套的物流公司等,吸引了一批企業紛紛入駐,激活了發展的活力。

在魔術產業的引領下,趙莊鎮建成漁具電商供應鏈基地5個,漁具產品生產線20條,電商企業120餘家,自主品牌18個,電商培訓基地2個,帶貨主播200多人,日均發貨量4萬單左右,電商銷售額上億元;圖書批發市場中的23家商戶與22家出版社對接,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年銷售額約4億元,帶動了2萬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2015年,看到家鄉優越的營商環境,便利的交通物流,我回村建起了第一家窗簾廠。現在,我的窗簾廠與周邊省市縣的50多家實體銷售店建立了合作關係,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帶動村裡建起了10多家窗簾廠,產品遠銷廣西、山西等省區。”趙莊鎮白店村匯源窗簾廠負責人張明明說。

寶豐縣用魔術文化引領產業經濟發展,爲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走出了一條鄉村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