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洋無關 羽毛球價格狂飆 漲幅比黃金還高

羽毛球價格近兩年飛漲,漲幅甚至比黃金還高。(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

首任體育部長人選,兩屆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得主李洋,被傳大熱門。而一向被視爲平民運動的羽毛球,價格狂飆,日本大廠YONEX預告9月再漲,一桶國際比賽用球(12顆裝)漲至1700元,平均一顆球要價近142元;羽球近兩年漲幅高達84%,甚至比黃金78%還高。業者直言,供應不足加上需求爆發,導致價格屢創新高。

兩個人、兩支球拍、一顆球,不需要太寬敞的場地,新冠疫情後羽球運動盛行,臺灣選手戴資穎、李洋、王齊麟等人在國際大賽的優異表現,帶動國人積極投入羽球運動,專業場館不斷設立。不過最大消費國來自大陸,據陸媒統計,大陸人一年可消耗390億顆羽毛球。

羽球人口激增,供應卻跟不上需求,主要原因爲羽毛貨源不足。鵝、鴨等禽類近年受天災及禽流感影響產量減少,且和羽球相比,食用經濟價值更高,養殖業者的鵝、鴨「毛還來不及長齊」就被賣掉,羽球少了最重要的羽毛,自然推升價格。

羽球漲價,周邊裝備包括球鞋、球拍等,也跟着水漲船高。嗅到市場供需失衡的業者,或許早做好準備,臺灣羽球大廠勝利(VICTOR)推出一款人工羽球,官網一桶6入裝售價不到500元,據說已獲不少愛好者青睞。只是能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平衡日漸失控的羽球價格,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