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濟推I Tech Saw 2.0 助攻工業4.0
合濟工業是臺灣最早導入智能化系統的鋸牀廠,董事長趙子筌(左二)與經營團隊合影。圖/黃俊榮
自從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後,這十餘年來,各大機械廠,都紛紛推出具有智能化的智慧機械。早在2015年就已推出智能化鋸牀的合濟工業,這次不僅在硬體結構上領先業界,更超前部署,深入機械設備廠最不敢觸碰的IoT資訊串整,推出合濟工業專屬的I Tech Saw 2.0版APP,快速和使用者的ERP或是MES進行串接,完成生產線機聯網整合,讓管理者能更有效掌控每部機器運作之狀況,進一步透過大數據進行分析,達到提高刀具壽命、降低成本、提升生產效能的目的。
合濟工業董事長趙子筌表示,這幾年全球機械設備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疫情過後,生產過剩需求減少,勢必要發展更高端機型,才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合濟一直以來,在大型鋸牀市場穩坐全球前三大,但當十多年前工業4.0的概念出現後,我們就認爲,智能化是未來不變的趨勢。所以這幾年合濟不斷推出各種智能化鋸牀,且在8年前就已着手進行,部分高階機型可連接至合濟私有云,透過機聯網,讓管理者有效掌握生產狀況,2年前接着把中階機型也導入這個系統,現在我們把I Tech Saw升級爲2.0版再搭配APP,協助客戶早一步邁入工業4.0高端生產模式。
IoT資訊串整是智慧工廠的最後一哩路,但是要跨越的難度也最高,趙子筌解釋,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智能化機型,都只是單機的智能化,用過去的方式,要和ERP或是MES連接,必須客製化一套系統來做對接,時間人力成本都相當高。我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進行IoT資訊整合,透過OPCUA開放的通訊協定架構,預留20多個資訊欄位,可以自定義需要的資訊,經由APP,機臺上的即時資訊,傳輸到客戶端的電腦,不僅能立即和機臺溝通,還可建立生產記錄,供管理者進行數據分析。
目前合濟的主力機型已全面配備這套智能化系統,趙子筌說,以前業者接了一批訂單,交期、成本如何預估,都只能憑過去的印象。而且有些工廠經常在生產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操作人員,鋸切同樣的工件,爲什麼產能會不一樣?或是產能一樣多,刀具的壽命卻差很多?當導入這套智能化系統,可以直接從MES系統下工單指令,提升工作效率。而且生產、記錄、執行、檢知全部到位,管理者就能判斷操作者有沒有按照標準執行,找出問題所在。不僅可準確預估交期、成本,更可提高刀具壽命,提升生產效能。
趙子筌董事長說,本屆臺北工具機展,合濟除展示I Tech SAW2.0智能化系統,同時將展出獲節能銀質標章EC-530智能化帶鋸機、P-100ILA全自動圓鋸機及VH5060立式帶鋸機,攤位在南港一館J102歡迎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