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外 AI 創業者聊了聊,徹底明白了 Manus 跑路的原因

全網獨家 ToB 產品課程,涵蓋求職、供應鏈、AI 等 20 個領域,點擊瞭解:《近萬人已入手》

昨天接待了一位 AI 創業者。

他畢業於美國名校,2014 年開始海外創業,第一款產品就獲得了百萬用戶。

他最近的創業項目是一款 Agent 產品,算是 Manus 的競對,因此對 Manus 的情況比較瞭解。

他告訴我:爲什麼 Manus 要退出中國市場,說白了就是要 2 選 1。

因爲徹底放棄“中國公司”的身份,有利於 Manus 擴展國際市場,更有利於 Manus 在海外融資。

畢竟,由於中美脫鉤的影響,很多海外投資人不太願意投資中國公司。

爲了確保“血統純正”,Manus 甚至有可能清退掉全部中國投資人。

從商業邏輯出發,Manus 的選擇沒錯。

因爲不管是從市場角度,還是從融資角度,海外環境都比國內好得多。

關於這一點,我在幾天前的文章也分析過,大家可以參考:Manus 大裁員,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還聊了幾點有意思的話題,挑 2 點分享給大家:

1、AI 創業就是賭博

他告訴我,現在做一個 AI 新產品,熱度可能只有 3 個月,因爲過了 3 個月就會有更好的競品出現。

要持續保持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矇眼狂奔”:獲得第一批用戶,趕緊去融資,然後燒錢獲取用戶,繼續融資。循環往復,直到上市或者被收購。

融資太重要了,也就不難理解: Manus 爲了迎合美國投資人,要做出這麼大的犧牲(裁掉 70% 的中國團隊)。

當然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在海外,AI 融資太瘋狂了!

1 萬日活就可以估值 1 億美金。也就是說,1 個日活用戶就價值 7 萬人民幣,這個“賺錢效率”,和搶錢有什麼區別?

這讓我想起 Kimi,僅 2024 年就融資超過 12 億美元!估值高達 33 億美元!

但是到了 2025 年,再也沒有聽到過 Kimi 融資的消息。

其實不是 Kimi 做錯了什麼,而是 AI 創業本就是一場賭博,必須隨時做好失敗的準備。

2、創業最重要的不是產品

這位朋友有一個觀點,我比較認同,那就是:創業最重要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背後的東西。

因爲產品就是工具,太容易被抄襲,一旦大家陷入高度同質化,那麼就都賺不到錢。

比如,他現在做的 AI 產品,產品力當然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用戶社區,並通過社區構建起“與 AI 協作”的新工作方式(他的 AI 產品名字叫:Agnes AI,大家可以百度瞭解)。

只有這樣,才能讓用戶真正認可這個品牌,從而長久的留下來。

其實做 SaaS 產品也一樣,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好的軟件”,很容易被抄襲;但是如果我們有好的品牌、好的渠道、好的服務,那麼抄襲的門檻就很高了。

其實這也對應了另一個觀點:做 ToB,不能有短板。因爲每一個環節可以成爲核心競爭力。

最後,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請勿重複添加),申請加入中國最大的B端產品微信羣,領取B端產品資料大禮包。

請用個人微信添加

歡迎瞭解我親自主理的產品星球,【三天無條件退款】,點擊領取優惠券:近萬人已入手!全網獨家B端產品課程,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