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歸零 影響備轉容量率3%
2025年預計新增燃氣發電機組
臺電核三廠二號機將於5月17日停機,屆時臺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時代,產業界憂慮供電穩定及電價調漲,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對此表示,據經濟部和臺電估算,核三廠二號機除役減少的備轉容量率,約爲3%,如加上2025年陸續加入的新發電機組,供電無虞。
卓揆指出,現在臺灣的發電備轉容量率還有15%以上,據評估,2025年整年尖峰用電,可維持在白天10%、夜間7%的備轉容量率,「換句話說,都在安全的狀況」。
卓揆並表示,2025年開始,包括高雄興達發電廠、臺南森霸電力豐德電廠、桃園大潭發電廠,陸續有新的機組加入發電,供應的電量足以彌補核三廠二號機的發電量。
經濟部補充說明,今年預計將有大潭7號機,興達新燃氣1、2號機、臺中新燃氣1號機等新建燃氣機組共481.3萬瓩,合計大於核三2號機95.1萬瓩。
核三廠2號機除役後,火力發電佔比超過8成,經濟部長郭智輝說,517後火力發電佔比確實將佔大部分,新增的機組都是天然氣,無碳綠能比例也會增加,不會對空氣品質造成影響。
經濟部指出,除低碳燃氣機組外,政府推動無碳再生能源,預計2026年11月綠電達20%,並設定2030年達到綠電30%目標。
經濟部還說,我國電力排碳係數已由2016年0.530公斤CO2e/度,下降至2024年0.474公斤CO2e/度,降幅約10.6%;空污排放部分,臺電火力電廠空污排放從2016年的10.7萬公噸,降至2024年的3.4萬公噸,排放降幅約七成。
卓揆強調,政府會持續推動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用深度節能、科技儲能,再加上加強安全電網韌性,不只今年,甚至到2030、2032年前,全臺的發電量足以支撐所有產業,及因應AI高科技發展所需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