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優育嚴選打造北方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

6月18日,張家口市宣化區江家屯鎮,500畝“張雜谷”制種基地裡,綠油油的穀苗長勢正旺。不僅在本地,今年,“張雜谷”系列數十個品種在全國16個省區市廣泛種植,推廣種植面積超過400萬畝。

一粒良種,千粒好糧。近年來,張家口市着力打造北方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強化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特色種業。“目前,張家口雜交穀子、馬鈴薯、燕麥、鮮食玉米育種水平全國領先,胡麻育種水平國際領先。”張家口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科負責人吳志勳表示。

“‘張雜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張家口市農科院首席專家、河北省雜交穀子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趙治海說,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出好的品種,才能種出好效益。

張家口市農科院經過多年艱苦努力,攻克了雜交種選育、遠緣種質利用等技術難題,成功選育“張雜谷”系列新品種23個,“張雜谷13號”等5個品種獲評國家一級優質米,創造了畝產811.9公斤的世界穀子單產紀錄。

作爲國內知名的馬鈴薯科研育種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張家口市育成“壩薯”等系列馬鈴薯新品種30多個,是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的主栽品種。“冀張薯12號”保持畝產7500公斤的全國馬鈴薯高產紀錄,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單一品種。

張家口市先後選育出“壩莜”等系列58個品種,在國內燕麥主產區覆蓋率達80%。張家口市還選育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鮮食玉米品種38個,制種基地面積1.2萬畝,制種產量300萬公斤,制種面積、育種水平位居全國第一。

突破傳統育種技術“天花板”,張家口市建立胡麻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體系,先後育成優質、豐產、抗逆、早熟、宜機收等20個不同類型的胡麻新品種,有力地促進了全國胡麻品種更新換代。

爲科研攻關配齊“最強大腦”,張家口市積極推動市內科研院校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察北管理區設立了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華北分中心和研發示範基地,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在張北縣建立研究生實踐基地和鄉村振興驛站……通過開展綠色栽培技術研發、生態高效種植模式構建等一系列研究,馬鈴薯、燕麥等農作物的產量、品質及附加值顯著提升。

近年來,張家口市種子企業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科企合作持續深入,企業已成爲育種創新的主體。作爲全國最大的優質谷種企業,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雜交谷種年加工能力達1250萬公斤,年倉儲能力達3000萬公斤。雪川農業集團已建成年可產2000萬株馬鈴薯脫毒種苗、5000萬粒馬鈴薯原原種的組培微繁中心和工廠化快繁中心,年繁育各等級種薯15萬噸,繁種能力走在全國同行業前列。

(原標題:張家口優育嚴選打造北方特色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