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推動公共資源在“陽光”下交易

從4月23日唐山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2024年以來,唐山市結合河北省“雙盲”評審改革和工作實際,通過打造和完善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積極構建全鏈條智慧化監管模式,以數智賦能推動公共資源在“陽光”下交易。

“‘雙盲’評審,就是‘盲抽’評標專家、‘盲評’技術標暗標,它能有效遏制人爲干預、暗箱操作等行爲。在‘雙盲’評審改革中,全過程全鏈條有效監管十分關鍵。”唐山市行政審批局公共資源交易和招標投標指導協調科科長魏建民說,針對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政出多門、各行業行政監督“標尺”長短不一的情況,唐山市打造了“1+3+9”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

據介紹,唐山市“1+3+9”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打破了條塊分割和行業壁壘,爲全鏈條智慧化監管提供“源頭活水”。其中,“1”即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門戶網站;“3”代表交易系統、服務系統、監管系統;“9”是指政府採購、工程建設、權益類交易功能,金融、中介超市、網上商城服務功能,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協同監管功能。

爲讓各類交易主體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務,該系統通過數據互通、功能融合、服務共享,實現交易業務“一網統進”、數據規範“一網同標”、交易材料“一網提取”、交易信息“一網通覽”、交易活動“一網服務”、交易行爲“一網監管”、交易過程“一網見證”。

按照“應進必進”的原則,唐山市以平臺深度整合作爲公共資源交易改革的切入點,將原來分散的9個交易業務系統和市縣兩級14個交易平臺,歸集整合爲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網,統一入口、統一規則,促進系統間互聯互通和信息充分共享。同時,對數據進行歸集、清洗、補充,匯聚全市交易信息、主體信息、信用信息,構建全市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底座”,爲信息查詢、項目交易、協調監管提供更加完整、準確的數據支撐。

以實現“一套材料、單次採集、多方共用”爲目標,唐山市行政審批局積極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信用、社保、納稅、質量等系統的全量數據對接,既爲企業製作投標文件時一鍵導入、直接調用提供便捷,又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利用虛假材料謀取中標的風險隱患。

本着“交易態勢清晰可見、宏觀決策有數可依、公共服務精準有效、違規行爲無處遁形”的理念,唐山市行政審批局開發建設大數據駕駛艙,精準分析公共資源交易數據全貌、研判行業發展,讓監管覆蓋交易全過程。同時,開發建設智慧監管大模型,設置八大模塊、34個預警項、72個監督功能點,爲評審專家、監管人員提供投標文件規範性一鍵檢測服務,助力相關部門在風險預警、信息推送、結果反饋等方面進行“閉環監管”,對交易過程相關歷史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並形成報告,以“事前預警、事中監測、事後分析”的全鏈條治理,讓權力運行有痕、有序、有規矩。

爲實現“陽光交易”,唐山市行政審批局還建設涵蓋招標代理、拍賣代理、資產評估、造價諮詢等4類服務機構的中介超市,並對各類機構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公示,爲招標人擇優選擇提供依據。同時,搭建公共資源交易網上商城,逐步實現政府採購限額標準以下的交易項目全部轉向線上交易,這既能節約財政資金,還能跟蹤交易全過程,有效防止“暗箱操作”。

服務“跑”在監管前,見證“跑”在風險前。唐山市通過建設全生命週期數智化見證系統,開發過程信息、場地管理、交易活動、監測預警、上鍊存證、見證結果、智慧指揮艙等功能模塊,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可查可溯、全環節風險可控、全方位服務提升、全角色行爲可見,爲開展監督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將交易系統、智能門禁系統、音視頻監控系統等與業務流程深入融合,讓見證人員無需進入開評標室便可全面掌握交易現場動態,實現見證服務由“一人一標+現場見證”向“一人多標+數字見證”轉變。

(原標題:河北唐山:推動公共資源在“陽光”下交易)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