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豐南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十年深耕打造智慧校園
數字經濟浪潮奔涌,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通過十年深耕智慧校園建設,逐步構建起“教學—管理—服務”全鏈條數字化生態,成爲全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探路者。
從“國家級信息化標杆校”到“北方最大電子商務產教融合示範基地”,該校正以硬核實力書寫新時代職教改革的“豐南樣本”。
數字賦能:從“技能培養”到“全面成長”
站在職業體驗館的直播間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王昊宇手心微微出汗。他曾是班級裡沉默寡言的“技術宅”,直到在仿真實訓平臺上模擬直播帶貨時被系統AI評爲“潛力主播”。通過沉浸式訓練系統,他學會了鏡頭表現、話術設計和流量分析,綜合素養日益提高。
在2022年電商創業賦能鄉村振興活動大賽中,他以一場“家鄉農產品專場”直播一舉拿下金獎,單場虛擬成交額突破50萬元。“是數字實訓平臺裡的300次模擬失敗,換來了這一次成功。”站在領獎臺上,王昊宇感慨萬千。
近年來,豐南區職教技術教育中心已經將數字素養融入每一名師生的成長基因。
對學生,該校通過沉浸式仿真實訓平臺、職業體驗館和泛在式網絡課程,實現“崗課賽證”深度融合。據統計,該校學生在近五年間,已斬獲市級以上信息化競賽獎項25項。
對於教師,該校則依託“名家進校+制度激勵”雙輪驅動,年均培訓教師200人次,44項信息化教學成果閃耀省市級賽場。該校還創新性將教師信息化能力納入考覈體系,以“5分權重”撬動全員數字化素養升級。
資源革命:從“孤島式存儲”到“生態化共享”
目前,該校以“資源庫建設聯盟”爲支點,已構建起覆蓋全專業的數字資源生態。
2TB校本精品資源庫、100萬冊電子圖書、7套仿真實訓平臺,與京東共建的面積3000平方米的商務產業學院,以及即將落成的“黨史體驗館”“魯班工坊”等數字場館,形成了學校“虛實融合”的立體化學習場景。
該校還通過唐山市職教資源庫聯盟,實現優質資源跨校流動,輸出“豐南經驗”,助推區域職教高質量發展。
2023年6月,唐山市職教資源庫建設聯盟研討會上,豐南職教中心信息化建設辦公室主任單黨育的發言引發全場熱議。當時,他手握激光筆,在身後大屏播放了一段對比視頻:左側是傳統資源庫中孤零零的3D機械模型文件,右側則是同一模型被嵌入“工業機器人”網絡課程後,學生可隨意拆解、模擬故障、實時生成學習報告的場景。“資源的價值不在存儲量,而在‘流動率’!”單黨育的這句話,被與會者記入筆記。
如今,在豐南區職教技術教育中心的課堂上,智慧黑板與移動多媒體已成標配。55門自建網絡課程、15個計算機實訓室、7套實習軟件構建起全校“泛在學習”的新生態。
其中,該校首創的“信息化教研平臺”打破學科壁壘,教師以“課程組”形式共建國家級精品課。校企聯合開發的德育與專業課程,更讓“崗課融通”從理念落地爲鮮活實踐。
2023年,該校教師趙立維團隊負責的“工業機器人運行與維護”課程憑藉其創新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顯著的教學效果,成功脫穎而出,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
戰略佈局:從“數據孤島”到“智慧中控臺”
師生“一臉通”覆蓋餐飲、住宿、考勤等場景;一站式服務平臺集成20餘項功能,實現“指尖辦事零跑腿”;350個智能監控點構築的平安校園系統,配合二級等保設備與輿情監測平臺,織就全域智能安防網,讓數字校園既高效又安全。
目前,學校投資160萬元建設的數據中臺,如同校園“數字心臟”,打通了教務、管理、服務全鏈條數據流。
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智能分析平臺,教師可以監測教學過程數據和學生學習數據。
在電子商務課程教學過程中,系統顯示部分學生在電商平臺運營模塊的學習上存在困難,作業錯誤率較高。主講教師迅速針對這一模塊開展線上答疑直播,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料,包括案例解析視頻、模擬運營軟件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精準輔導,該部分學生在該模塊的二次考覈中平均成績提升了17分,實現了全體學生在該課程中學業水平的整體提升。
作爲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試點學校、全國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試點學校,豐南區職教技術教育中心自2013年至今已累計投入1398萬元,完成全光網升級、無線覆蓋、標準化機房等基建工程,並將診改理念貫穿數字校園建設全週期。(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洪鬆)
作者:周洪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