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赴駱駝灣村開展調研

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日前,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成員常寶紅、張彩雲、馮勝剛等一行四人前往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再次深入開展系列調研活動。調研組圍繞“五級”幹部扶貧實踐、民宿和鄉村旅遊發展狀況、鄉村全面振興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如何發揮帶頭作用、致富帶頭人典型案例等12個方面與龍泉關鎮黨委書記韓文博、副鎮長曹建平、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村黨支部原書記顧潤金及部分村民代表進行了交流和探討。通過與村民的交談,調研組將黨的理論送到尋常百姓家,讓基層羣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曹建平詳細介紹了駱駝灣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舉措和創新做法。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統籌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及開發特色農副產品等,形成了產業發展、生態建設與文化振興協同發展的實踐路徑。

在駱駝灣小院門口,顧潤金回憶到,2012年前,村裡總人口608人,貧困人口42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50元,貧困發生率高達79%,與今天的村美人富有着天壤之別。2017年底,駱駝灣村率先在全縣整村脫貧出列。言談中,顧潤金流露出對家鄉翻天覆地變化的感慨,駱駝灣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在村黨支部活動中心,顧瑞利回顧了自己的返鄉歷程:自己起初在外幹工程,因對家鄉的牽掛主動放棄了城市發展機會,返鄉投身家鄉建設。駱駝灣村牢記初心使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把黨員發動起來,尋找致富門路。今天的駱駝灣村,依託綠水青山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食用菌、高山林果、特色旅遊等產業,着力打造具有太行特色的民宿和包括餐飲住宿、培訓拓展、娛樂休閒在內的20多種新業態,輻射帶動了全村371人就業,戶均年增收2萬元,早已實現了從“窮山灣”到“幸福灣”的美麗蝶變。2020年,駱駝灣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被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北省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培訓基地”稱號;2024年9月27日至29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活動在駱駝灣村舉行,鄉創市集開啓鄉村振興新風潮;2024年,駱駝灣村入選全國春節“村晚”示範展示點。

返鄉青年、村委委員唐虎談到,返鄉後自己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也感受到了黨委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大力扶持,於是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回饋關愛自己的父老相親。他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學習知識,努力工作,切實把個人事業發展與村集體發展聯繫起來,推動家鄉發展。

村民代表、餐飲老闆顧燕平也深有感觸,曾經家裡特別困難,早早輟學北上打工,幹過搬運、餐飲等,雖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事業,但內心深處時時牽掛着家鄉的人和事,在聽說家鄉的變化後,毫不猶豫地帶上媳婦回老家發展,在村兩委幹部的幫助下撐起了駱駝灣餐飲接待第一站,爲遊客亮出了拿手絕活“羊蠍子”和媳婦擅長的“重慶烤魚”,還因地制宜的推出了多個特色菜餚,滷製的“豬肘子”遠銷各地。

調研途中,曹建平多次表示,駱駝灣村將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安排部署,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着力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健全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熱烈歡迎河北師範大學馬院調研團隨時到駱駝灣村調研考察,爲駱駝灣村的產業發展、生態旅遊、文旅融合等方面建言獻策。

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座談研討等形式,以駱駝灣村的歷史場景和脫貧成果爲鮮活教材,不僅爲《“窮山灣”到“幸福灣”的蝶變——駱駝灣脫貧記》教學案例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也爲後續的學術研究和政策建議積累了一手資料,在現場沉浸式體驗中,通過案例教學、以案說理、以案佐理、以案釋理,極大地賦能“概論”課程的教學,增強“概論”課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今後,河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駱駝灣村作爲教學典型案例,努力構建“大思政課”工作體系,堅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推動學生更好地瞭解國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張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