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打造聯通京津經濟廊道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第11年。河北省緊抓重大機遇,發揮環京津地緣優勢,加速構建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一方面構建交通一體化格局,另一方面以產業協作爲牽引,以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爲突破口,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打通“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廊道。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近年來,河北省融入京津冀一體化交通網,39條往返河北與北京兩地的公交線路相繼開通,日均運送23萬人次。以“軌道上的京津冀”爲核心,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多層次路網體系持續完善,京津冀城市羣內主要城市間1個至1.5個小時通達交通圈基本形成。環京通勤定製快巴開通11條主線、39條支線。2024年,京蔚高速全線通車,打開了北京通往河北的西大門,國道G335京冀段等項目開工,承平高速河北段建成。

“‘十四五’期間,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持續向縱深拓展。2021年至2024年,京雄高速等16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項目相繼建成,總里程達612公里。”河北省交通運輸廳一級巡視員趙同安說。

在河北省涿州市義和莊鎮的京雄高速二期起點建設現場,多臺平地機、壓路機正來回穿梭,填築碾壓路基。“目前共投入了1500名參建人員和200餘臺機械設備,整個項目貫通之後,將實現京港澳高速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直線通達。”河北高速京雄二期建設指揮部工程技術科負責人高海波說,京雄高速二期全長12.5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20公里,計劃2026年6月建成通車。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創新中心,自2015年運營以來,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0餘家。 由北京天壇醫院專家帶隊研發的腦血管造影手術機器人項目就在該中心落地轉化。目前二代樣機已從北京實驗室運進創新中心生產車間。“經過迭代,機器人手術精準度達0.1毫米,將推動腦血管介入手術從模擬人手邁向超越人手。”技術負責人賈子軒說。

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製造工廠是全國首家機器人非標產品定製共享工廠,近期由北京科技大學研發的一款快速出餐機器人樣機即將在該工廠下線。北京科技大學之所以選擇與唐山合作,是因爲唐山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不僅有着強大的生產能力,還有着龐大的研發團隊,產業生態完善。“2024年,我們爲京津冀地區130餘家創新主體提供非標零部件研發及加工服務,今年已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等京津冀單位協同攻關了多項技術難題。”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製造工廠負責人王孟昭說。

產業鏈協作同樣亮點紛呈。河北省主動將產業體系嵌入京津創新體系,與京津聯合發佈汽車產業鏈圖譜,瞄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共鑄“一條鏈”,共造“一輛車”。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增程式新能源皮卡,搭載北京四維智聯的智能終端,19大類零部件來自京津;保定市宏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車載高速數據傳輸線,產品應用於北汽新能源、北京奔馳等車企。

三地還共同打造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重點產業鏈,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產業。今年一季度,河北省403家機器人企業營收40億元,同比增長17.7%,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64.5%。

此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加快建設,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揭牌,京津冀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地圖上線。去年河北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破千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332家。

一條條聯通河北與京津的公路、鐵路、公交專線將三地聯得更緊,一條承接京津創新資源和產業到河北落地的廊道日漸清晰……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書寫嶄新的篇章。(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