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0後IT男深圳創業,靠“一張膜”賣出億級TOP品牌
“2014年我們推出第一個產品,防藍光鋼化膜,比市場價高很多,所以第一批只保守做了5萬片,沒想到很快就賣完了,很多經銷商主動加單,華強北的檔口都在找我們這張‘藍色猩猩’包裝的鋼化膜,簡直是‘一膜難求’。”回憶創業第一仗,“藍猩”品牌創始人杜立強如此描述,品牌名也由此而來。
手機鋼化膜,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品類,卻因其超高頻的消費屬性和龐大的市場基數,吸引國內無數玩家入場。
一邊是品牌,藍猩深耕線下多年,同時進軍線上,圖拉斯、閃魔等品牌紮根線上多年,準備進軍線下;另一邊,許多白牌商家只能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尋求機會,並且面對同質化嚴重、消費者忠誠度低的難題。
藍猩創立11年來,靠一張膜年銷售額數億元,年增速在30% 以上。目前已在線下拓展了4800家門店,用三年時間佈局了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復購率達到30%,其中核心用戶年均消費超500元,成爲鋼化膜細分品類的TOP品牌。
杜立強來自河北邯鄲,2004年大學畢業後就到深圳打拼,從事互聯網IT相關工作。2008年之後,他一直在數碼配件行業工作,接觸貿易、銷售等業務,直到2014年辭職,開始創業。
那時候,國內鋼化膜市場正處於野蠻生長階段:華強北的“白牌”產品充斥着市場,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幾乎爲零,對於鋼化膜的品質鑑別和細分功能更是毫無概念。杜立強還發現兩個趨勢:一是智能手機出貨量爆發式增長,用戶對屏幕保護的需求激增;二是市場缺乏真正以品質爲導向的手機保護膜品牌。
於是,他將創業方向錨定在這塊“膜”上。爲了找到差異化賣點,杜立強從日本引入高端材料,主導推出了第一款產品“防藍光鋼化膜”,定價39元一張,這幾乎是當時市場均價的4倍。剛開始,有的經銷商一聽價格就連連擺手:“價格太貴不好賣啊。”
爲了找到更好的製造工藝和原材料,杜立強跑遍全國。最忙的時候,他1天要見6個供應商,家裡的車一年被他開了3萬多公里。後來,這臺車還被他賣了,用來籌措資金買原材料,給下游更大的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杜立強賭贏了創業的第一桶金,首批5萬片鋼化膜售罄。公司獲得了持續造血的能力。
對於杜立強來說,初戰告捷的意義不光如此,藍猩順道驗證了中高端膜市場的潛力,以及走鋼化膜“產品創新”的路徑。
此後,藍猩陸續推出更爲細分的防窺膜、磨砂膜、熱彎曲膜等差異化產品,並和3C數碼新產品的發佈熱點同頻。2023年華爲Mate 60 Pro發佈,市場熱彎膜需求暴漲,藍猩提前佈局工藝研發,搶佔先機,快速拿下這一品類手機膜的市佔率第一。“即便同行跟進,我們已通過先發優勢建立用戶認知。”
杜立強的想法很直觀——在“簡單”的品類裡做研究。他倡導企業“螺旋式增長”,“我們不追求短期爆發,而是用技術迭代構建護城河” 。
鋼化膜看似技術門檻低,實則暗藏玄機。一片合格的鋼化膜需兼顧透光率、抗摔性、邊緣觸感、抗指紋等數十項參數,但在整個行業中,這些參數長期缺乏統一標準。
怎麼讓用戶關注到這些參數?怎麼把參數疊加進品牌價值和品牌溢價中?藍猩給到的解法是將用戶體驗拆解爲可量化的技術指標,並通過品控將其固化。
以抗指紋性能爲例,藍猩的測試標準高於行業常規:模擬人手汗液成分的測試液、上萬次滑動摩擦實驗、要求膜面在極端環境下保持爽滑度,從而保障用戶的使用體驗度。
這並不容易,藍猩的出廠損耗率長期維持在20%,部分新品的良品率一度低至50%。但杜立強認爲這是必要代價:“用戶每天觸摸屏幕數百次,細微差異都會直接影響口碑。我們不做‘能用’的產品,只做‘用了就回不去’的產品。”
這對供應鏈也有要求。2017年,藍猩自建東莞工廠,核心並非擴大產能,而是掌控關鍵工藝。例如,熱彎膜所需的3D曲面成型技術,藍猩與供應商聯合研發專用設備,並約定半年“技術獨佔期”。如今,品牌的自建工廠不僅是生產基地,更是新品測試中心,每款新膜發佈前,都會貼合真機進行調試,以校準膜與屏幕的匹配度。
目前,藍猩的核心品類依舊是鋼化膜,佔到總營收的65%。一些用戶也會催促其“拓品”。2020年,藍猩新增了手機殼業務(現佔營收25%),並試水了充電配件。
“三年內我們大部分資源仍會投入鋼化膜。每個行業都有隱形門檻,盲目跨界只會稀釋品牌價值。”
在很多人眼裡,深圳是一座崇尚“唯快不破”的創業之城,杜立強也“快”,但把“穩”放在了“快”的前頭。藍猩成立11年,杜立強形成了一套自洽的商業哲學:
1、在紅海品類中找差異化產品,在鋼化膜賽道垂直深耕。
藍猩以爆款防藍光手機鋼化膜打開市場,挖掘到了中高端膜的市場潛力。品牌延續差異化產品路徑,側重新品開發,推出了更爲細分的防窺膜、磨砂膜、熱彎曲膜等產品。同時結合3C數碼新產品,快速跟進手機膜配件上新,搶佔先發優勢,團隊每年迭代數十項技術,在鋼化膜賽道深耕。
2、鏈接原材料及供應鏈資源,構建線下經銷商網絡。
依託創始人此前的渠道資源,藍猩的第一款產品藉助線下經銷商賣爆,後續搭建覆蓋全國的經銷商網絡。品牌與線下4800家門店達成授權合作,露出藍猩形象,提高曝光度。同時結合產品屬性,推出“線上購膜、線下免費貼”服務,來提高轉化和口碑。2023年,線下渠道貢獻了65%營收。
3、借勢內容營銷打開線上銷售渠道,線下效應反哺線上快速起量。
藍猩在線下渠道獲得知名度後,被垂類達人發掘並製作成種草內容發佈,在線上實現了品牌曝光,於是在2021年開始先後佈局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渠道。2023年,電商渠道營收突破2億元,復購率達30%。
4、佈局海外市場,ODM和品牌業務雙線並行,洞察需求定製產品。
立足於深圳跨境電商產業高地的區位優勢,團隊搭建工廠,開展ODM和品牌出海兩條線。目前海外市場主要聚焦中東、東南亞和東歐,並結合每個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來定製產品。
如今,藍猩的挑戰依然存在:如何在華爲、蘋果等手機廠商自研保護膜的衝擊下保持優勢?如何平衡產品創新與成本控制?
面對這些問題,杜立強有一個自己的答案:“行業的本質從未改變,誰能用產品讓用戶忘記參數,誰就能穿越週期。”
以下爲《天下網商》與藍猩品牌創始人杜立強採訪實錄,經編輯後發佈:
6年只做一個品
《天下網商》:藍猩主做鋼化膜品類,目前品牌聲量怎麼樣,和您的預期匹配嗎?
杜立強:第一,本身我們做的是很細的類目,3C配件品類很多,但是我們又不像同行業品牌選擇做很多品類,所以從市場接觸度來說,他們的知名度可能相對會更大一些。
但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因爲藍猩更多聚焦在保護殼、保護膜,就是我們俗稱的3C配件保護類產品的類目當中,這些看起來是最不起眼的東西,但又是全球手機配件市場中吞吐量最大的一類產品,需求高就意味着機遇多。
第二,國內針對保護類專業類目的品牌並不是很多,很多電商領域耳熟能詳的知名商家,很多是順帶在做手機膜,主導品牌並不在此,另外市面上還有很多工廠商家,所以品牌化一定是這個品類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第三,我們比較特殊,早期是從線下開始做的,從成立到現在,以前的主戰場都是純線下,2021年纔開始做了天貓旗艦店,後面再做多平臺,線上化也就4年左右的時間,而別的一些純電商品牌可能在電商平臺上面運營了十幾年了,整個公司風格會有些不一樣。
《天下網商》:創業11年,你們品牌現在還是以手機殼和手機膜爲主嗎?佔多大比例?
杜立強:基本上90%的營業額和出貨量就是手機殼膜,其中手機鋼化膜佔到65%左右,但從鋼化膜品類來說,現在我們的產品線覆蓋非常多型號的手機,有的手機型號可能你們聽都沒聽過,我們都有。
《天下網商》:有哪些SKU?尤其是供給比較豐富的鋼化膜品類?
杜立強:我舉個例子,這兩年我們的鋼化膜產品已經拓展到了新能源車方面,比如特斯拉、理想、小米SU7等車型,當前新能源車的操作智能化很多都在屏幕上,使用頻率高,也用得上鋼化膜,還有就是大疆的拍攝設備、Switch的遊戲機屏幕、蘋果手錶的錶盤等,也構成了新的膜業務板塊。
《天下網商》:聽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在膜行業做深做垂直,延伸到多品類的膜,另一個是膜之外在小步做寬,比如2020年開始做保護殼。
杜立強:對,我覺得殼膜不分家,一般對膜有需求的消費者,對殼同樣會有需求。
《天下網商》:藍猩從2014年成立就開始做膜,6年後纔開始做殼,時間點的選擇是什麼樣的?
杜立強:這個跟我們團隊成長有關,我做事情相對會偏保守一些,如果這個事情我沒有很充足的把握,有時候把戰線拉得很長,未必能做得好。
其實3C配件行業競爭一直很激烈,藍猩可能很擅長做保護膜,可是跳進保護殼這個品類,我未必擅長。雖然這兩類產品關聯度很大,但實際上在運營的思路和打法、對產品的要求以及營銷方面,差別是很大的,所以你貿然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如果沒有很充足的把握,可能到最後打一下又得退回來,因爲沒能達到預期,這對於整個團隊、整個品牌都是蠻大的損傷。所以我寧願保守一些、慢一些,走得更穩一些。
這背後還有一個品牌發展階段和個人精力的原因。創業最初幾年,我們做產品的人不多,雖然會有一些跟進的同事,但幾乎所有的決策、新材料的開發、工藝的研發、測款都需要我參與。
2019年之前工作狀態是什麼樣呢?基本上我是沒有周末的,過年別人是放七八天假,我給自己放三天假。這倒不是我一定要卷大家,而是創業團隊,初期要做的事多,逼迫我必須保持那樣的一個狀態。
最簡單的一個背景,我們創業的時候,中國的電商生態已經跑起來了,線上賣的大多數鋼化膜都是很便宜的,尤其是手機配件類的產品,大多是低端膜爲主,而我們的價格剛出道就堅定了定位、走中高端線,所以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
走中高端線不是說品牌喊喊、定定價就可以了,消費者得認可、得買單,所以我們必須在新產品上面保持競爭力。
當時公司很小,也沒有背書,工廠的規模有限,客戶甚至經銷商對藍猩的認知度也是有限的,所以它只能是保持一個高頻次更新,靠新產品接觸用戶,在工藝方面變化。
因此我們當時做鋼化膜,幾乎兩週之內必有一款新品,不到一週時間就得出新型號。如果說那個時候還要開一條線去做手機殼,且沒有團隊一起分擔的話,兩個品或許都做不好。這是我不想看到的。
《天下網商》:這種策略對藍猩的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杜立強:有積累才能在市場上先站穩。2019年以來我們的年增長率很快,在30%以上。前面因爲我們規模很小,只做鋼化膜一個類目,主力的銷量全部來自於iPhone系列,基本8成以上都來自於蘋果旗下手機機型的銷量。
爲什麼呢?因爲2014年那個時段,國產手機並沒有太高的溢價,你會發現市場上國產手機雖然量很大,但仍以便宜的機型爲主,我們品牌定位又比較中高端,與蘋果手機的用戶契合度更高,因爲他們普遍對鋼化膜的要求也較高。
所以那幾年,我們根據這批最初的用戶,確定了做產品的基本邏輯,即藍猩需要儘可能做出跟同行之間有明顯差異的產品,只有通過這一點,才能吸引復購。
《天下網商》:在那個階段,您是怎麼讓消費者記住你們的產品和品牌的?
杜立強:我們會重點關注幾個參數:第一個是耐摔度,第二個是清晰度,第三個是觸感,包括爽滑度,就是你的抗指紋能力怎麼樣。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細節,比如說邊緣手感好不好,膜的覆蓋面積是不是能夠儘可能合理。像iPhone16因爲做了超窄邊框,一般普通的膜貼了後會擋住一點點屏幕或者留邊,這一點點的偏差用戶就會覺得不舒服了,所以只要我們的膜做出無感的存在,就和別人不一樣、有記憶點。
藍猩的男性消費者復購率很高,不管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如此。這些細微的差別決定了消費者能否認可一個品牌。在我看來,這種差別如果直接跟消費者去講,他是很難馬上體驗到的,鋼化膜的品宣難就難在有些東西是肉眼不可見的,比如強度高、耐磨耐用,我們也只能通過測試數據告訴消費者,沒辦法說得很直觀,但是清晰度、爽滑度等項目,是消費者能馬上感知得到的。
舉例來說,我們開發了抗反射的鋼化膜,在太陽光底下或者強光底下去看手機屏幕,它的反光度會低很多,消費者使用中會發現,第一個用它貼的屏幕很通透,第二在任何光線下面看屏幕的舒適度都高。在這種情況下面,他還會再用回普通的高清膜嗎?我覺得用不回去,因爲體驗感完全不一樣。
這種附加值的產品就是市場的空間,你能把這種體驗感給到消費者,又是以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消費者是願意去接受的。不同的需求帶來不同的人羣,我們在膜這個單品類上做了十多年,就是不斷通過找需求、滿足需求去找到消費者。
一張膜最低賣39元,卻不走高溢價
《天下網商》:你們的定價策略是什麼樣的?
杜立強:單價的話,實際上我們是在往上走的,包括線上電商渠道和線下經銷渠道的價格。藍猩從來不參與價格戰,我不願意打價格戰。
第一個原因,你參與了價格戰,其實也只是把庫存壓給了經銷商或者壓給了門店,然後消費者不會因爲說價格掉了要多囤幾張,這種情況很少。手機膜不是紙巾,尤其是鋼化膜,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很耐用的話,一年可能用兩三張就封頂了,消費者不可能買個10張備用,因爲過幾年也許就換新手機了。
第二個原因,我們從材料到製造,在鋼化膜方面很下功夫。如果這個產品成本是30塊錢,藍猩沒有辦法說降價賣,我不需要也不能這樣去甩貨,我們考慮的做法,應該是這個產品30塊錢的定價還是不變,但可以把他的東西做得比同行業更好,而且這個東西是別人沒有的,即便是別人想做也做不到。
我再舉個例子,像華爲系列手機上面的鋼化膜,同行業有很多人在做,但是絕大多數都做不到我們這種級別。因爲這幾年手機的形態不斷髮生變化,從曲面手機到摺疊手機,大家對膜的要求又有了提高,而且現在用華爲摺疊手機的消費者,對膜和殼的要求都高,鋼化膜的覆蓋率要全、要耐用、手感要好,你要做到全部三點或者任何一點,講白了都是需要砸研發、投成本的,所以好的膜售價不可能很低。
《天下網商》:您現在最入門、最大衆款的手機鋼化膜售價是多少?毛利率高麼?
杜立強:零售定價最低39元一張,毛利比較低,我們只有大概20%左右。如果要把它做到毛利很高,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我完全能把東西的質量降兩個等級,相比市面上賣9塊9的鋼化膜還要好很多,但就沒有對比度了。
如果說我39元的產品,毛利率上去了,但和別人產品的差距又小了,當別人降價到29元或者更低,我覺得我們這個價格就沒有任何優勢了。不如守着自己的節奏去做產品。
《天下網商》:最大的成本來源於哪些方面?
杜立強:如果是生產成本,首先是用料,原材料,其次是生產製造跟損耗。現在中國的保護膜和保護殼並沒有行業標準,它不像充電頭那樣具備3C標準,對吧?
在沒有行業標準的情況下,那就只能靠企業自覺了,即我們把它定位在什麼樣一個等級,花怎麼樣的代價去做這個產品。
我們的產品復購率高,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於品控穩定,品檢要求非常高,要保證外觀、性能等要素的一致性。比如說我們對膜的強度測試有一個標準,就是每一個批次強度必須在一個水平,不能說忽高忽低。這個放在服裝行業可能更好理解,做衣服去抄一個版型很容易,但是其間的用料、縫線等方面就不一樣了,人穿在身上的感覺也不一樣。
我們毛利低的一個要點就是我們用料足。藍猩用的一些膠,是我們跟供應鏈共同開發的,我們通常要求的是一段時間內不可以供給第三方,所以我們在某個階段這種好材料就是壟斷性的。
《天下網商》:你們的產品,出廠報廢率大概是多少?
杜立強:有些產品前期不穩定,開發難度會比較大,例如曲面屏手機的鋼化膜,尤其是要增加抗反射塗層的前提下,高的時候損耗率、廢品率有接近5成,也就是說我們投10000套物料,可能出來的良品只有5000套,剩下來那些最後只能廢掉。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線下活動,帶客戶去工廠參觀,然後讓他們從我們的倉庫裡面隨機拿200張鋼化膜出來,接着給一盞燈,讓他們嘗試去挑裡面的不良品。當時我打了一個賭,只要客戶能挑出來一片不良品,我就送他200片膜。
那次有四五位國內的經銷商夥伴,另外四五位是國外客戶,對鋼化膜還是比較懂的,但挑了半天也挑不出來。這還沒有完,我安排的第二環節,把一些從產線上留下來的不良品給他們看,他們盯了半天依然沒有發現,直到指給他看,他才注意到原來是這個問題。做細是因爲還是有消費者會在意,如果鋼化膜好不好對你來講無所謂,或者可以不貼的消費羣體,就不是我們重點攻克的羣體了。
國內市場+出海,兩步走
《天下網商》:線上渠道所佔的銷售比例大概是多少?近年加強與頭部電商平臺合作,比如入駐天貓,對於品牌來說意味着什麼?
杜立強:大約在20%左右。天貓平臺目前是我們品牌的主力銷售渠道之一,是公司品牌線上宣傳的重要窗口,也是藍猩品牌能在線上獲得買家使用反饋,對產品延續或迭代的信息參考渠道。
《天下網商》:線上營銷投放主要是哪些?
杜立強:我們主要集中在全平臺上旗艦店銷售、優質主播帶貨銷售、主播種草視頻以及平臺推流工具的投入。
《天下網商》:未來您對線上化經營有什麼新規劃嗎?
杜立強:我們會通過持續加強產品差異化+多元化宣傳平臺推廣矩陣,加強買家對品牌的認知和認可,以提升多平臺產品銷售量。可以確定的是,藍猩雖然是線下起家,但之後一定會持續加強各線上平臺投入,提升產品銷量。
《天下網商》:剛剛聊到國外客戶,請問你們的出海是依託線上平臺嗎?
杜立強:海外主要是線下經銷商,但我們在海外跟客戶配合,會通過自媒體做一些品牌推廣。
《天下網商》:您在國內國外都以線下渠道起家,主要是藉助怎麼樣的模式和店鋪合作?
杜立強:我們合作的主要是零售店,80%以上是以賣配件爲主的,它的業態就是手機配件,經營充電器、數據線、移動電源、藍牙耳機等數碼配件,由於這種門店是靠配件產品生存的,所以他們對產品有更清晰的標準,方便我們去滲透目標人羣。反而品牌手機店不是我們的主要渠道,因爲這類渠道以主機爲主,配件爲輔,我們發揮不出優勢。
我們線下這幾年每年都在增長,線下業務年增速在30%以上。
原因有幾點,第一個跟這個產品形態有關,鋼化膜你做得好是一碼事,能不能貼得好又是一碼事,它的服務屬性很重。這個道理就像剪頭髮,我給你一套很齊全的工具,你自己剪就不太現實,對吧。
線下是最能發揮鋼化膜產品服務價值優勢的場景——我幫你貼好,如果貼出來有問題算我的,這種服務價值在鋼化膜上體現得更充分。我們在線下的售後率連1%都沒有,但是在電商,去年的售後退貨率約是30%。
《天下網商》:線下有多少店在賣你的產品?
杜立強:從早期聯繫的經銷商,到現在我們開始自建渠道,藍猩全國約有4800家的合作門店,這些門店公司都有登記在冊,我們隨時可以查到。同時,消費者要去哪裡買,我們可以直接給到地址,其中有200多家是帶着藍猩品牌LOGO的形象店,主要位於一些核心商場,可以看作是我們的品牌授權店,在這類店內我們的貨品鋪貨率可達40%以上。
在我們計劃中,今年合作門店的總數應該會突破接近6000家。
當然,長期來講,我認爲沒有所謂的純電商或者純線下,因爲這幾年我們很明顯地感覺到,線上銷售和線下銷售其實是在融合的,無論是淘系、京東,還是抖音、美團,很多消費未來一定會更加註重兩端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