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170億元 特變電工加碼佈局煤制氣能否紓困?

本報記者 陳家運 北京報道

面對業績下行壓力,新疆能源巨頭特變電工(600089.SH)依然拋出百億元投資計劃。

3月31日,特變電工公告顯示,其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將以全資子公司準能化工爲主體,投資170.4億元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引發市場關注。

從特變電工此前發佈的業績預告來看,公司2024年度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其預計2024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9億元至43億元,同比減少59.81%至63.5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36億元至41億元,同比減少60.58%至65.38%。

中研普華研究員袁靜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變電工業績下滑主要源於兩大因素。一方面,多晶硅市場價格跌破生產成本且持續低位運行,導致多晶硅業務出現較大虧損;另一方面,疆內煤炭銷售價格下跌,煤炭業務盈利下降。在此背景下,特變電工此次佈局煤制天然氣項目可以延長公司煤炭業務的產業鏈,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能。同時,還可開拓新的盈利點,增強盈利能力,提升產業韌性。

業績下滑

財報顯示,近年來特變電工的淨利潤呈下滑態勢。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982.06億元,同比增長1.76%;淨利潤爲107.03億元,同比下降32.75%。進入2024年,公司業績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爲723.41億元,同比下降1.79%;淨利潤爲42.97億元,同比下降54.17%。

對於業績下滑原因,袁靜美表示,多晶硅業務虧損是重要因素之一。受光伏產業鏈供需關係失衡影響,自2024年4月起,多晶硅市場價格跌破生產企業成本且持續低位運行,使得特變電工多晶硅業務出現較大虧損,對整體業績造成拖累。同時,受疆內煤炭供需關係影響,2024年度公司煤炭銷售價格下跌,煤炭業務盈利下降,進一步加劇了業績的下滑趨勢。

此外,袁靜美還提到,特變電工對多晶硅及副產品相關擬處置的報廢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4.74億元;新疆、甘肅地區4個自營光伏電站因電價機制調整及限電率較高,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對上述4個自營光伏電站相關資產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6.75億元,這也影響了公司的業績。

2025年1月17日,特變電工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9億元至43億元,同比減少59.81%至63.5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36億元至41億元,同比減少60.58%至65.38%。

對於業績預減,特變電工方面表示,主要受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跌及煤炭銷售價格下降影響,預計計提減值準備共21.49億元。公司將繼續推動創新和成本管控,致力於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加碼煤制氣

在業績承壓背景下,特變電工決定加碼投資煤制天然氣項目。

2025年3月31日,特變電工公告顯示,其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將以全資子公司準能化工爲主體,投資170.4億元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

對於上述投資事宜,記者聯繫特變電工方面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特變電工方面指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準東、哈密等大型煤炭基地一體化建設,穩妥推進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列入“十四五”規劃,煤制氣項目符合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領域。

對此,袁靜美表示,特變電工在準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超過120億噸,煤炭覈定產能7400萬噸/年。該項目能充分發揮其煤炭資源優勢,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提升煤炭附加值。同時,項目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關於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的佈局,也契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相關規劃,是國家鼓勵發展領域,有助於提升國家油氣自給能力,保障能源戰略安全。

據袁靜美介紹,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煤制天然氣項目陸續投入運營,包括大唐克旗一二期、新疆慶華、浙能新天以及內蒙古匯能一二期項目等,總產能高達數十億立方米,多數已投產項目產能均滿負荷運轉,行業整體盈利狀況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煤制天然氣行業依舊保持着加速擴張的態勢。3月22日,國家能源集團準東2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在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黑山產業園正式開工。

袁靜美表示,按照目前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投產情況,可將煤制天然氣企業分爲三大梯隊。第一梯隊爲已投產企業,包括大唐能化、廣匯能源、內蒙匯能等;第二梯隊爲在建企業,包括蘇新能源和神華煤制油化工;第三梯隊爲擬建企業,包括華星新能源、內蒙古礦業等。雖然目前行業競爭程度較低,但我國處於規劃階段的煤制氣項目較多,未來隨着這些項目的推進和投產,行業競爭可能會有所加劇。

特變電工此次投資的準東煤制天然氣項目,規劃建設期爲三年,第四年投產且生產負荷達到80%,第五年達產。項目預計年轉化原煤579.74萬噸,天然氣產能20.5428億Nm³/a,其中8.4億Nm³/a轉換爲液化天然氣(LNG)58.2672萬噸/年,同時還將生產副產品煤焦油、中油、粗苯、硫酸銨等。

袁靜美認爲,隨着國家對清潔能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煤制天然氣作爲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場關注。預計到2029年,產能可超過100億立方米/年。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